第09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张胜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高校应充分认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大意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特殊重要作用。要构建根植时代沃土的文化育人体系,努力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坚力量,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传承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灿烂辉煌,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高校尤其要用好这个思想宝库,培元固本、铸魂育人。

  挖掘、探索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气韵,既是高校的优势,也是高校的责任。要深刻把握时代诉求和实践主题,着力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其蕴含的自强、仁爱、诚信、敬业、知行合一、尊师重道、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丰富育人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备条件的高校,应加强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古籍文献等学科专业建设,协同推进“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让文化传承创新事业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弘扬革命文化,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文化建设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党带领广大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创造的价值追求、思想理论和精神品格,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不屈不挠、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革命文化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在革命年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展现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注重将革命文化,特别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断提升革命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是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有力回应了文化育人的目标和需求。高校应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景观、社会实践和各种传播媒介,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一体化、全方位的文化育人体系,潜移默化地塑形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可感可知中坚定信仰、在共情共鸣中汇聚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和主流,承载着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美好光明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源泉。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始终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着力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高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大学精神,这是先进文化在高校的延伸拓展和创新发展。应加强对自身文化建设的凝练创新,积极发展既彰显主流精神,又融合多元个性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文化体系,以特色鲜明、辨识度高的先进文化成果和高质量、可视化的文化产品浸润师生,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自强。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文为省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1JP048、省高校思政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农林高校‘红绿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