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梅 曾永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列入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责无旁贷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主动担当作为。
高质量发展大舞台呼唤高技能人才
“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作出的科学指引。在此背景下,长沙实施“强省会”战略,奋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技能人才成了企业的“紧俏货”。
大产业集群离不开大规模技能人才。长沙规模工业企业、制造业百亿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快速崛起,都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持。
“强省会”战略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精准和专业,迫切需要提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含才量”。
多业态链条离不开多类型技能人才。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跟上企业用人的速度,高技能人才需要跑出“加速度”。
升级版政策大手笔激励高技能人才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助力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长沙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人才发展的堵点、难点与痛点,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自主评审激活话语权。尊重企业、行业话语权。下放职称评审的权力,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授权企业制定有关专业评审标准自主评审。用人单位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方案、自主评定人才。实现用人主体人才评价与培养、激励机制的有效衔接,激活单位的“话语权”。
大胆创新形成大格局。坚持市场导向与价值导向相结合,大胆创新对文创等领域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出台行业内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
政策红利助力“强省会”。建立以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社会贡献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对获得省市技能大师、省技能大赛等各行“状元”、省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可认定为C类或D类高层次人才,发放“长沙人才绿卡”,享受子女入学等十余项定制服务。对接“强省会”战略,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中培育壮大技能匠才项目,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更加优越。
全方位融合大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助力长沙建设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长沙职业教育需要主动作为。
加强产教融合“生态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要紧盯湖南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产业集群,紧盯产业链人才紧缺的难题,实施共建专业、共育专才,使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互嵌共生、互动共长,实行进阶式培养、个性化学习,形成“课证共生共长”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产业链与人才链及创新链一体推进,实现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用人的“双赢”。
加强协作贯通“联动力”。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学校与政府协作贯通实施联动。学校依托政府打造的各类技能人才平台,可与湖湘工匠培育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合作,形成学校与政府平台融合协作育人模式。根据专业需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构建师徒结对新模式,精准培育未来的大国工匠,同时又能发挥榜样的力量,释放工匠的专业效能,形成传承工匠精神、尊重劳动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发挥高技能人才的“辐射效应”。
加强专业团队“硬实力”。培养技能人才,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是关键。学校要不遗余力地组建以行业专家、大师、企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问诊开药”。在探索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条件的学校推动实施技能领域合作项目,推进与其他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为就业加持能级,为技能人才培养赋能增效,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际师资的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专业团队的“硬实力”。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是长沙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