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是伴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特点的数智时代来临,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亟需在教师、教材、教法等领域加强创新,以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重点任务,实现美育工作总体目标。
提升高校美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数智时代,高校应在重视美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深化对媒介建构能力的认知,强化其媒介素养的培育。首先,要厘清美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应包括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覆盖美育工作中信息的识别、挖掘与使用,是促进高校美育适应数智时代育人要求的重要保障性要素;其次,要建立美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机制。为实现美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养从自发状态转入自觉阶段,高校要加强研判媒介转型升级对美育的影响,增强培养的主动性,对照美育工作总体目标,结合美育工作重点任务,拟定培养计划,提高培养的针对性,构建主动联系媒介机构,联合开展媒介素养培训,确保培养的有效性;同时,推动美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实践应用。支持美育工作者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将比赛经验引入日常教学;鼓励美育工作者娴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美育课程教学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搭建美育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教材是教学之本。数智时代,高校要主动加强校地、校际、校企之间的联系合作,以美育教材为蓝本,多渠道、多途径推动教学资源从单一纸质版教材向数字立体化体系转变,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满足学生信息使用需求。一是深化校地联动,引入地方资源。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发挥自身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吸纳区域现有数字化文旅资源进入美育教学资源体系。二是密切校际联系,共建共享资源。高校既可以发挥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形成“一校一品”乃至“一校多品”美育发展新局面;更应该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等原则,组建美育资源建设联盟,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各校共同打造美育数字资源集成“超市”,方便师生“选购”。三是深化校企合作,丰富资源种类。高校可以凭借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与拥有资金、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深度合作,互补互促,共同开发更具创新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美育资源,满足当代大学生美育学习数字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面向全社会开发资源,促进美育教育资源惠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
深度推进五育之间的相互融合。教法层面,高校应积极主动适应数智时代技术赋能特点,以技术为桥,探索“美育+”融合育人模式,促进美育与其他各育之间在立德树人方面形成并发挥更大合力。在探索美育+德育模式方面,可与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有高度、有温度、有热度的网络文化作品,在创作中实现主题德育化、形式美育化、传播网络化。在探索美育+智育模式方面,鼓励专业课程教师以更美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适应“Z时代”学生数字化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智育培养目标。在探索美育+体育模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设计、交互特效、数据反馈等方式将运动过程可视化,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体育美;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让学生在理解体育的同时接受美育的熏陶,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让更多学生走出寝室,更长时间参加户外锻炼。在探索美育+劳育模式方面,教师可借助VR、AR等技术,构建多感官、虚拟化的三维劳动场景,让学生在校就可以参与虚拟仿真劳动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智能化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9C114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