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网络法治建设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郭华 李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网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介绍,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滋生了网络犯罪的土壤。推进网络法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维护美好精神家园,是亿万网民的共同期待。

  完善网络安全立法,扎牢网络法治篱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既面临来自新技术新领域的挑战,也面临网络超级大国的干涉渗透,同时存在网络平台泄露大数据等隐患,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工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抓紧补齐短板。紧扣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领域新业态发展,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注重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二是顺应精细化发展趋势,做好网络安全的相关配套立法工作。比如个人信息具有丰富数据价值,如何加以合理保护利用?在当前已有《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基础上,还应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形成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三是落实网络安全制度法规。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事件报告、工作报告等制度机制,与时俱进汇编、宣介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为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遵循。

  增强网民法治意识,依法上网办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交流、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网络空间具有受众广、开放性强、影响面大、信息传播迅速等特点,须做好网络法律法规普及工作,增强网民及办网者法治意识。一是锚定工作重心。网络普法工作应坚持以网民为中心、关注网民需求,着力宣传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尤其是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广大网民依法上网用网。二是加强正面引导。引导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依法办网、履行主体责任,发布导向正确、事实准确、来源规范、合法合规的信息,在追求经济效益时自觉兼顾社会效益、企业责任,争当网络安全的“维护者”和“捍卫者”、良好网络生态的营造者和呵护者,主动抵制各种网络违法行为,积极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力求精妙概括、精准传播,通过法律影片展播、优秀法律视频征集、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大数据算法推广等方式增强网络普法宣传实效。

  夯实网络执法力量,依法管网治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当前,网络诈骗、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网络水军、网上“饭圈”等网络乱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近段出现的“网课爆破”更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鉴于此,应不断提升依法管网治网能力水平,以法治手段实现对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保障互联网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一是突出实践应用,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网络安全防护保障。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问题,常态化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及时处置安全隐患,提升防护能力;针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增强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力量,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推进新技术新应用网络安全监管等。二是强化支持促进,推动构建网络安全教育与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与技术产业合作,引导网络安全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多层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三是加大网络执法震慑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全面治理网络乱象,不断净化网络生态,全力维护网上政治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网民权益,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