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淦璋 颜石敦)眼下,正是大干水利的黄金时节。郴州市水利局27日透露,该局已明确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建设管理模式。郴州成为我省率先在全市铺开水利建设以工代赈的地区。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影响,缓解农村劳动力务工增收压力,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部委要求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相关调研显示,以工代赈每投入1亿元资金,可直接提供至少2000个就业岗位。
由于近年来广泛推行招投标制,工程建设项目较少采取以工代赈方式。郴州市宜章县率先探索,今年在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将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防汛公路和管理用房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涉及投资总额247.22万元。按15%的比例预留劳务报酬资金,面向11个村的施工队伍,共计支付劳务报酬37.08万元。松柏村村民欧阳国富高兴地说:“我50多岁了,身体有残疾,想外出打工手脚不利索。村上实施以工代赈,安排我在工地做事,一天能挣200块。”
宜章县的试水,得到省、市水利部门肯定。郴州市水利局局长欧阳志杆表示,引导群众从水利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施工矛盾纠纷迎刃而解,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村民在家门口挣到了钱。郴州市水利局提出,各县市区今年尽可能选择一批投资规模小、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以工代赈,为稳就业稳经济作出贡献;同时,加强技术把关和现场指导,严格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管理,防止重争取、轻管理、轻赈济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