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璐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基础,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教育梦、就业梦、小康梦的必需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在康复方面,中国残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标,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这十年,长沙市残联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不断探索精准康复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2017年市残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了《长沙市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方案》,整合各类康复资源,全力实施残疾人康复项目。十年来,长沙共为20万余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9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这十年,长沙不断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服务,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受益儿童2万多人次。
制度保障
“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残疾儿童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和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康复。
“两只小狗在路上捡到一大块肉,它们为了争夺肉吵得不可开交,被一只狐狸看见了……”在不久前举办的长沙市听力语言康复明星大赛上,刚满5岁的小选手陈梓慢朗诵故事《狐狸吃肉》,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台下,陈梓慢妈妈告诉笔者:“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被检查出患有听力障碍,在市残联的康复救助下,陈梓慢从小享受免费语言康复训练,如今听力语言能力基本恢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孩子们的‘隐形翅膀’正常飞翔。”
专家指出,儿童康复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残障率,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残疾儿童康复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为了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近年来,长沙市狠抓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随着2019年《长沙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出台,长沙市构建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主体,机构扶持制度、家长陪护制度、资金结算制度等多点为支撑的一体化政策链。这标志着长沙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步入了制度化轨道。
在救助制度方面,实现了年龄、标准、户籍三方面突破。长沙市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年龄定为0至14岁,并把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万元。同时,不仅对本市户口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还让持有长沙市居住证的外地孩子享受本地孩子同样的康复救助政策。
在机构扶持方面,从2019年开始,为所有民办康复机构购买相应保险,解除机构后顾之忧。同时,对优秀的机构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年度评审,按照优秀、良好和一般给予3万至5万元的扶持。近五年,长沙市投入200多万元,扶持了一大批民办康复机构发展。
据统计,仅2021年,全市2509名0至17岁残疾儿童和少年接受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康复有效率达到100%,家长满意度达到98%。
全面精准
康复助残放飞梦想
家住长沙县湘阴港村的李建伟是村上的一名保洁员,因小时候生病导致左小腿截肢。他已佩戴20多年假肢,今年是他第三次通过假肢适配项目享受免费假肢装配服务。这些年,他深刻体会到“义肢”工程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希望。他逢人便说:“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同样感受到改变和希望的,还有10岁的脑瘫儿童妍妍(化名)。她是长沙市天心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因脑瘫存在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双腿已形成内弯的肢体畸形,走路姿势异于常人。去年天心区残联为妍妍免费定制安装矫形器,在矫形器的帮助下,妍妍走路姿势逐渐得到改善。她现在自信地走进学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义肢助残项目”帮助肢体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放飞梦想。从2006年开始,长沙市每年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肢残人装配假肢,十年来,共免费装配2200余例假肢。从2019年开始,长沙市残联在装配种类上有了更大的突破,由以往仅装配下肢,延伸至今年装配上肢、下肢和矫形器三大类23项。
为了全面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长沙市残联还推出“光明关爱”等康复项目,十年间共为1万多名白内障和低弱视力人员进行免费康复;在长沙市区设立我省第一家针对脊髓损伤患者开展服务的长沙市希望之家脊髓损伤者服务中心,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生活及职业重建方面的服务。
此外,长沙市残联不断提高贫困家庭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率和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十年间共为全市有辅具需求的4万多名残疾人适配了基本辅具,全市残疾人基本辅具需求适配率99%,位列全省第一。
细化标准
优化服务为梦续航
家住岳麓区金茂梅溪湖小区的陈奶奶2016年患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生活无法自理。在2017年初得知残联对肢体残疾人有免费康复救助,便积极联系岳麓区残联工作人员,岳麓区残联第一时间派家庭医生入户开展康复服务。
自2017年起,陈奶奶每年都接受残联的免费康复服务。家庭医生从实际病情出发,通过专业化的初期、中期、末期的康复评估,为她制订了“个性化”“精准化”“一对一”的康复方案。通过康复,陈奶奶由以前的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康复到现在可以在室内主动行走,言语交流能力恢复正常。
近年来,长沙市残联联合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全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与长沙市按摩医院合作探索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每月为残疾人提供2次服务。
对残障群体而言,康复服务则是贯穿一生的内容,只有制定标准才能保证残障群体享受到专业、科学的康复服务。
为了让残疾儿童获得更优质服务,长沙市出台《长沙市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康复定点机构服务规范》,通过制定行业标准,促进康复机构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行业标准从服务时间、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考核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长沙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在训练时间上,规定每个月训练多少天、每天训练多少小时;在服务内容上,规定一天训练几节个训课、几节集体课等。
随着康复机构的增加,康复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的问题成为影响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长沙市残联把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康复教师的培训。为了提升全市康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长沙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康复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康复水平。长沙现有康复师126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了95%。
激昂十年,筑梦起航。长沙市残联秉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康复一人,幸福全家的理念”,让康复服务更方便、更快捷、更精准地覆盖到每一个残疾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