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宁草

  季栋梁

  林占熺被难以想象的贫困现状包裹着,他想要让深受贫困折磨的人们短期内走出贫困,需有一个技术容易掌握、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的项目,菌草实为首选。然而,栽培菌草适宜在温热湿润地带生长,西海固干燥,海拔高,气温低,菌草种植能否成功?他要试试。

  第二次闽宁协作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入协作项目,林占熺带团队进驻西海固彭阳县。“深扎”一段时日,林占熺有了信心,一是西海固雨季为6月至10月,气温适宜,是种植菌草的黄金期,而这几月南方高温,雨水肆虐,正值菌草生产空档期;二是西海固土质好,远离工业闹市区,几乎没有污染;三是西海固气候干燥,菌菇水分含量小,品质无疑上乘;四是退耕还林还草,用于菌草生产的生产资料充足;五是西海固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用工成本低;六是西北地区食用菌菇发展迟缓,市场看好。这些优越条件确立了在宁夏发展菌草产业前景看好。

  “种蘑菇?蘑菇还能种?没见过。”“就是能种,卖给谁?”彭阳人就充满了怀疑,但这并没有动摇林占熺的信心。在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有一排排废弃的窑洞。窑洞相对保温保湿,如果加以改造,应该能达到菌菇对温湿度的要求。林占熺连夜打着手电进行研究,经过强化,窑洞保温保湿效果非常理想。林占熺每夜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打着手电筒观测菌菇的生长状况……一个个难题被攻克,香菇、平菇、毛耳菇、双孢菇、灵芝等食用菌种试种成功。

  半年后,头批蘑菇出棚,第一批参与试种的农户种菇收入户均超过2500元,是种菇前人均收入的8倍多。“种菇前,我一家五口人历年粮食总产不足70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300元,种蘑菇一下就超过了2500元,老教授真是神人啊,靠天不如靠他啊。”张文俊说起来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第二批菇农收入则翻了一番还多。

  “传统农业以玉米种植为主,玉米秸秆无处可用,只能焚烧,还污染空气。发展食用菌产业,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企业将秸秆回收进行粉碎加工,制成食用菌培养包,生产平菇、鸡腿菇等菌类作物。”祁登荣说,“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深山出太阳,歌唱了多少年,这下太阳出来了,人们看到了走出贫困的希望。”

  林占熺团队反复试验,又解决了菌草越冬问题。在彭阳、盐池等9个县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建立菌草示范点,发展菇农,创办技术培训班,开展培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和技术骨干在菇棚旁安营扎寨,与种植户同吃同住,指导搭棚绑架,手把手教授技术,不仅服务免费,还自掏腰包治菇病。菇农心疼地说:“黑了,瘦了,双手打满血泡,就像家里一口劳力。”然而,作为科研人员,他们兴奋啊,只要能成功,让他们付出什么都可以。

  因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又有专家手把手地教,千家万户都能参与,菌草种植在宁夏全面开花,一年间建菇棚1.7万个,菌草种植面积60多万亩。随着菌草种植的快速发展,市场销售问题呈现出来。

  1999年11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菌草专家有了另一项任务,要通过人脉关系和影响力,负责开拓市场销售,林占熺毫不犹豫地在责任书上签了名。产业熟,有门路,专家们北上南下,西进东出,客商来了,订单来了,西海固菌菇销路打开了,菌菇销到了上海、广州、香港……高峰时期,银川至上海飞机的货舱内全部被闽宁村的蘑菇装满。一个菇棚带动菇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菌草被誉为“东西协作扶贫的希望”。

  宁夏将菌草生产列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一个重要产业,并制定下发了《闽宁万户菌草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菌草种植技术在宁夏迅速推广,并有了另一个名字——“闽宁草”。

  (摘选自《西海固笔记》,季栋梁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