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院里的湖南精神
——评电视纪录片《天下书院半湖湘》

  电视纪录片《天下书院半湖湘》海报

  刘绍峰

  全国各省市区中,湖南或许是最喜欢把自己与“天下”联系在一起的。最近推出的电视纪录片《天下书院半湖湘》,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回顾湖南书院的历史,深入剖析湖湘文化、湖南精神的起源传承演变。我看了深受启发,提气提神,有话想说。

  论书院,湖南如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天下书院半湖湘》分上下两集,对此作细致阐释。上集《薪传》,记述湖南书院千年的薪火相传;下集《变革》,聚焦20世纪湖南书院的巨大贡献。716年唐朝设丽正书院,是有据可查的最早官办书院。而湖南攸县民间的光石山书院更早。宋代,湖南书院已很发达,全国三大、四大书院,湖南有其二。片名的说法由此而来。湖南著名的书院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碧泉书院等。岳麓书院建于976年,现在湖南大学内,持续办学,“千年学府”名副其实。与书院相连的,是一串彪炳中国文化史的名字:周敦颐、胡安国、朱熹、张栻、王阳明等。他们呕心沥血,传播学术,兼容并包,培养人才。湖南书院积淀千年,茁壮成长,在近现代枝繁叶茂,结出硕果,绽放出璀璨光华,涌现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黄兴、蔡锷、宋教仁、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辉映历史、领袖群伦的人物,润泽湖湘,激荡华夏。

  书院发展也曾屡遭重挫。宋末,国家危难,湖南书院组织学生军英勇抗击元军,苦战三个月,全军覆没,精华损失殆尽。若身处太平盛世,湖南人才群体崛起或许更早,影响更大。这一幕,在近现代反复上演,让人唏嘘慨叹,感伤不已。那团本可以燃起冲天火光的炬火,在风雨飘摇中几欲熄灭。然而,即便油尽灯枯,也总有星火散落大地,日积月累,星火燎原。湖南书院从头来过,书生带兵救国形成传统。此后数百年,书院历经曲折,几经毁伤,倔强生长。意外的是,忽必烈下诏禁止侵扰书院,使“书院之设,莫盛于元”,让以“经世致用”为旗帜的湖湘学派,浴火重生,为国家留下一条变革自强的思想血脉,赢得一线生机。

  一部优秀作品,有时并不在于它的再现呈现表现,而是如何触动、激发、唤起人,让人感悟觉悟顿悟。《天下书院半湖湘》就是这种。我也稀罕地获悉,曾经偏远的家乡永兴,在宋代建过一座书院,名字响亮,叫湖南书院,可惜知之甚少,但足以说明湖南书院之盛。那里早前重建了一个安陵书院——古时永兴曾叫安陵。

  千百年里,书院以文化人,是思想文化创新创造的集散地、文明的集大成者。一部湖南书院史,也是一部湖南教育史、文化史、精神史。从杜甫的“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山书院的“公诚勤俭”,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湖南精神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一脉相承,不断锤炼升华,内化为湖南人的家国观、义利观,变成湖南人的集体意识。在近代,国家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湖南人的勇敢、坚韧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里,有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睿智,有左宗棠63岁抬棺收复新疆的勇毅,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有黄兴、宋教仁、蔡锷力促民主共和的执着,也不乏杨度“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慷慨,王闿运“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豪迈。国家危难,湖湘子弟总是以一腔热血付家国的豪情,睥睨一切,一马当先,不计成败毁誉,为国抒困,解民于倒悬,气壮山河,谱写了辉煌篇章。在有的人看来,这未免有点“狂”,认为湖南地方穷,脾气暴,性格冲动,所谓“霸得蛮”“扎硬寨”“打死仗”大抵如此。《天下书院半湖湘》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论据和结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