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李思维 谭政 何丽芹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
2012年至2021年,我省存款余额增长171.7%,贷款余额增长256.9%;新增贷款4.4万亿元,新增A股上市公司69家;地方金融组织支农支小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金融改革蹄疾步稳,银行业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金融力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2012年,初创阶段的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邦智能”),刚在工程机械细分领域崭露头角。
10年来,星邦智能阔步向前,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全球高空作业平台10强。“我们前进的每一步背后,金融支持都十分有力有效。”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说。
这是万千湖南企业的心声。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10年来,全省金融系统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个立业之本,主动担当、创新作为,主要金融指标实现稳健增长。
202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3万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171.7%,年均增长11.8%;贷款余额5.6万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256.9%,年均增长15.1%;两项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金融“活水”润泽三湘大地,重点流向先进制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到去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514.8亿元、16525.0亿元。
今年以来更是围绕稳住经济大盘,大力加强托底金融服务。银行保险机构重点支持物流业、旅游业等困难行业企业纾困解难;通过下调利率、减免费用等举措,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超100亿元。
“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胜军介绍,2012年以来,全省共新增贷款4.4万亿元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贷比由2012年底67.6%跃升至88.8%;引进保险资金717.3亿元,通过债权、股权、信托等形式落地发展项目。
改革向纵深推进成效初显
“天气变冷,很多蔬菜供不应求。”最近,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内,商户陈先生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要把蔬菜配送到多个卖场及餐饮场所。
陈先生目前生意运转顺畅,来之不易。他说:“多亏了‘吉星贷’,资金周转才没像以前那样时时遇到困难。”
长沙农商银行汉城支行是全省首家独具特色的“菜篮子”银行,可专门为海吉星市场商户提供最高50万元额度的“吉星贷”信用贷款服务。
长沙农商银行还开设了专营科技业务的天顶支行。目前,长株潭三市共设立科技特色支行27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957.3亿元。
这是长株潭金融改革的一大成效。
2012年以来,我省陆续发布“十三五”和“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并以规划为纲要,先后出台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服务“三高四新”等系列政策文件;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更是我省金融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为我省地方金融监管提供了重要法制支撑。
纵观湖南银行业保险业10年发展,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有力支撑着改革持续深化,成效初显。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持续健全,辖内法人银行全部完成股权托管,102家农商银行成功组建;人身保险、民营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均实现“零”的突破;车险综合改革为消费者节省支出65.9亿元,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近50万人提供保障。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我省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2012年以来,全省共新增A股上市公司69家,首发上市融资621.8亿元。目前,全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34家,居中部第2位。
去年来,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加快推进,怀化、邵阳等地上市企业相继破零。区域股权市场加快发展,湖南股交所挂牌企业近1000家;基金聚集区陆续建立,基金规模达1330.4亿元。
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湖南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我们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及时引导机构做优资产质量,提升抗风险能力。”刘胜军说。
数据显示,至2021年末,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7.97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66.4%;到2022年6月底,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17%,低于全国平均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