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刘丽萍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补充,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展慈善事业的精神实质,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大力推动共同富裕。”第七个“中华慈善日”即将来临,9月2日,省民政厅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位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慈善组织达到669个,净资产近50亿元,注册志愿者达149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4.2万个,慈善力量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优抚、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灾救灾等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全省近万家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产业支持、消费帮扶等方式投入资金约10亿元,帮扶困难群众70多万人;2020年,400余家慈善组织募集慈善款物近14亿元,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省民政厅2018年在全省实施基层社工“禾计划”项目,目前在全省建成4200多个基层社工站,链接慈善资源1.2亿元,动员志愿者230万名,服务群众300多万人次。近年来,全省涌现了300多个先进典型,分别荣获“中华慈善奖”“湖南慈善奖”,影响带动全省形成了浓厚的慈善氛围。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这位负责人说,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必须胸怀“国之大者”、落实“省之大计”,主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既在战略上布好局,又在关键处落好子。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慈善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基层聆听群众诉求,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聚焦急难愁盼,解决群众关切。其次,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机遇与挑战的关系。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领域内部政策的体系建设和顺畅运行,同时发挥慈善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的集成效应,强化慈善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税收、社保等政策的协同效应。
这位负责人表示,立足湖南实际,我们要大力激活“全民慈善”热情,筑牢行善之基;探索“活力慈善”路径,激发创新之力;打造“人文慈善”品牌,彰显文化之美;坚守“清廉慈善”美德,弘扬法治之风。
他谈道,在推进“全民慈善”方面,民政部门将积极培育慈善组织,鼓励发展企业慈善和家族慈善,支持设立家族慈善信托、专项基金等,培育多元主体;在城乡社区广泛建立慈善广场、慈善公园、乡村小院等慈善空间,搭建参与平台;建立“时间银行”机制,发展“物质+服务”的新型慈善救助模式,拓展服务渠道,以此来强化慈善的便利性、普及性和可及性,为全民慈善提供便利,引导慈善资源向基层倾斜。
在推进“活力慈善”方面,持续升级“禾计划”项目,创新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以科技力量提升慈善智慧,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慈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在推进“人文慈善”方面,深入挖掘传统湖湘文化、红色潇湘文化中的慈善精神,建设湖南特色慈善文化。在推进“清廉慈善”方面,以“清廉民政”建设为契机,推进“清廉慈善”建设,强化信息公开,坚持阳光运作,强化资金监管,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持续打造湖南慈善公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