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 一饼茶 一座城

  曾丽霞作品《谈笑风生》。

  杨卫

  安化,古称梅山,湖南省益阳市辖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中游,山水形胜,风光旖旎。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达82%。自古以来,境内山多田少,山民大多以种茶为生。这片热土产茶的历史悠久,有“先有茶后有县”一说。茶因地而兴,地因茶而名,“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与“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同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唯一冠名授予益阳市为“中国黑茶之乡”。

  对于这样一个远负盛名的黑茶之乡,虽然之前也有人记录和报道,但大都流于表面,或是写几篇文章,或是拍几张图片。总之,都是走马观花,呈一鳞半爪。显然,这对于想了解安化及其黑茶的人来说是一个遗憾。

  事实上,安化不仅盛产黑茶,而且山川俊美、人杰地灵。这里曾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据《宋史·梅山峒蛮传》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区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而梅山居其中。”因为“不与中国通”,自古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宋熙宁五年归顺后,梅山文化融入华夏文明,在丰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焕发了自身的活力。故而,这里历代都有人才涌现,比如清代的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书法家黄自元,以及现代诗人吴奔星、作家李旦初等,都是安化人。

  2002年,酷爱文学和摄影的曾丽霞,来到安化工作。她被安化的自然山川与风土人情深深吸引,利用业余时间扛起相机,开始拍摄脚下的这片热土。在翻山越岭、走村串寨的拍摄过程中,曾丽霞对安化最为著名的自然特产——黑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由一饼黑茶而点燃内心的创作激情。一个系统的拍摄计划,在曾丽霞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近20年里,曾丽霞始终心系于黑茶,把与之相关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作为捕捉对象,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创作热情。为此,她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顶烈日冒严寒,跋履山川,逾越险峻,数年如一日地进行实地拍摄。其足迹不仅遍布安化的田野茶山、农舍作坊,而且还远赴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进一步追踪湮逝在岁月深处的茶马古道,为安化黑茶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也建构了一部属于她自己的生命史诗。可以说,曾丽霞已经成了安化黑茶的代言人,而她的摄影镜头也因为浸染了一方水土一方人,而变得浓情四溢,具有了大自然的纹理与人世间的温度。

  曾丽霞关于黑茶的主题性纪实摄影,也使无数人认识了安化——这座偏于一方的古老山城,其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内在的生命活力。当然,这一切都有赖于曾丽霞的忘我投入,也得益于她的摄影语言。与通常的即兴摄影不同,曾丽霞对于安化黑茶的拍摄计划,有着完整的理性逻辑,即以黑茶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为线索,沿途追踪拍摄,将茶叶生长、黑茶制作、营销路径,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色、风俗人情等,一一进行挖掘,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呈现出来。其中,茶农作为主要的拍摄对象,又使曾丽霞的纪实摄影于宏观的叙事中具有了微观的生命质感。正如她多次深入黑茶的制作工坊,捕捉茶农的劳动现场一样。其间,曾丽霞用自己的摄影镜头,一方面还原于客观真实,另一方面借助微妙的光影变化,刻意凸显出茶农的摩顶放踵与胼手胝足。正是通过这种观念的强化与技术的提炼,使得曾丽霞的镜头语言,深沉而厚重,温润而坚韧,于细致入微地刻画中增强了视觉的张力……

  毫无疑问,是曾丽霞用饱含深意的摄影语言,揭示出了安化黑茶的精神品质与价值内涵;反过来,也是安化黑茶的生长环境和人文历史,丰富了她的摄影语言。如果要总结曾丽霞摄影艺术的特点,那么这就是她的与众不同。即曾丽霞以一饼黑茶为观念支撑,展开纪实摄影对视觉语言的探索,由此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观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所有生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