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弦歌奏新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成就“山河”

  《求是》杂志记者 郭斐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勇

  在五月的暖风里,伴随一声笛鸣,一班载着近500台先进工程机械装备的中欧班列山河智能专列,从湖南长沙启程,驶往万里之遥的欧洲。成立20多年来,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何以从小舢板成长为大轮船,乘风破浪驶出国门?答案是:创新。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山河智能考察,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察看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总书记的殷切话语,鼓舞着山河智能不断朝着世界顶级装备制造企业的目标前进。

  坚定走创新这条“荆棘”之路。1999年,何清华教授为了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毅然“下海”创办山河智能,誓要“将纸上的新东西变成能用的新产品”。同年,何清华团队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液压静力压桩机问世,山河智能的创新之路由此开启。

  对企业发展而言,道路千万条,创新却是最难的一条。特别是到了2006年,当山河智能在工程机械装备领域站稳了脚跟,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山河人没有选择松口气、歇歇脚,挑可轻松赚钱的“大路货”项目做,而是坚定走创新这条“荆棘”丛生之路,持续深耕工程机械装备领域,并向研发难度更高的特种装备和通用航空等新领域进军。

  “尽管难度大、成本高、短时间内难见收益,但国家越发展,就越需要这些新领域内的装备,我们企业有义务有责任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闯过去。”何清华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20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省内外市场对通用航空设备的需求均出现井喷式增长,山河智能凭借在国内轻型运动飞机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首创性成果,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2021年,山河智能实现营业收入逾114亿元。

  勇攀高峰,坚决“不抄作业”。今年一季度,山河智能面向全球客户发布8款地下工程高端装备。其中,世界最高全液压履带式桩架的亮相尤其引人注目。

  桩架是基础施工必不可少的一种机械设备,主要用于打桩施工。高度,是衡量履带式桩架的核心指标。高度越高,单次钻孔的深度和力度就越大,就越能适应高难度的超级工程。但对工程机械制造而言,桩架每提高1米,确保其自身稳定和安全的难度就成倍增加。此前,国内最高履带式桩架设计高度为48米。

  “要做就做最高!”山河智能基础装备事业部第三研究院陈梓林研发团队,瞄准桩架产品当今世界最高的60米级关口发起了冲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没有可参考的图纸,他们反复试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曾有人提出,桩架后悬臂装配时若产生间隙,会带动立柱晃动,是否直接采用目前成熟的日本产螺栓连接结构来解决问题?陈梓林和同事们回答:“不!自主创新就是坚决‘不抄作业’,否则哪能说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最终,他们设计出多组楔形压紧结构,不仅能消除间隙、解决晃动问题,还更方便拆装运输。这款桩架立桅高度达62米的“世界级”产品,从立项研发到产品下线,历时仅10个月。

  自主创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今的山河智能,已是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打造出世界领先的旋挖钻机、世界首创的引孔式静力压桩机……2021年,山河智能专利申报数量同比增长142%。

  攻关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对巩固实体经济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河智能考察时,观看了智能遥控挖掘机的演示。“就在总书记考察后不久,同款产品实现了批量交付。”山河智能特种装备研究总院副院长刘昌盛自信地说,“现在只要有5G信号,使用山河智能的智能装备即可实现跨越千万里的远程施工,有效破解了应急救援情况下、高危恶劣环境下的施工难题”。

  “智能”已成为山河智能越来越耀眼的标识。目前,山河智能正在全力攻关数字孪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电脑里做一个高逼真的数字化样机,进行虚拟试验,得出各项数据,应用到产品的研发、生产、施工等环节,使原本可能需要多年的试制时间大幅度缩短,同时还可提升设备的作业效率、降低能耗”,山河智能共性技术研究院院长何松泉介绍道。推动设备数据互联及能源管理,从个别生产环节智能化提升至整线生产智能化,一系列举措,让山河智能的挖掘机、旋挖钻机最大月产能提升近三成。山河智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河智能时指出,“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山河智能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化作奋勇争先、自主创新的巨大干劲,从大国工程建设不断升级的需求出发,努力打赢一场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原载《求是》杂志2022年第16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