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铁夫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2019年,慈利县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村21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1.8%。为扭转这一局面,该县坚持聚焦“强基、消薄、壮优”三个关键,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1年底,全县涉农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965.4万元,比2019年增长73.84%;“空壳村”全面清零,“薄弱村”消薄率达77.27%,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32.32%,并涌现出多个超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
高位谋划绘蓝图“培根强基”聚合力
慈利县从组织领导、发展路径、要素支撑等方面发力,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上下联动齐发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挥部,各乡镇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疑难问题,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领导联点指导、职能部门共帮,乡村为主实施”的齐抓共管格局。二是规划引领明路径。提出以“帮扶一批薄弱村、巩固一批进步村、奖补一批先进村、创建一批典型村、打造一批示范产业园”为扶持措施,以“资源盘活型、物业经营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等为发展模式的总体思路,为全县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三是聚集要素强支撑。研究出台《慈利县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慈利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在集体经济组织用地、税费征缴、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政策红利;着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回引、培养、培训各类人才165名,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实施产业项目53个,带头和带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发展产业。
精准施策抓扶持“破壳消薄”增内力
慈利县坚持“输血、造血、活血”三管齐下,打响消除“薄弱村”“空壳村”的集中攻坚战,增强自身发展内力。一是刚性投入重“输血”。按照“精准滴灌到村”的原则,201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向“薄弱村”“空壳村”倾斜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267个、产业发展项目349个,今年继续整合资金1100万元,重点向“薄弱村”倾斜。二是盘活资源强“造血”。全面梳理整合村级资产资源,将政府投资形成的农村供水、小型灌溉、房产物业等资产依法划转给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使资产变资源,发挥“造血”功能。三是合作共建求“活血”。大力推进村企共建、村社合作,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集体经济组织,吸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与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共享,凝聚社会力量发展集体经济;针对部分资源匮乏的“薄弱村”“空壳村”,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将政府扶持资金入股到县乡龙头企业,取得分红实现“脱壳消薄”。
改革创新显成效“抱团壮优”添活力
慈利县积极改革创新,从“连片开发、品牌打造、示范创建”入手,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取暖、壮大优势产业,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一是连片开发凸显规模效应。在4个乡镇探索建立乡镇合作总社,将分散到各村的扶持产业、扶持资金、土地资源等有效整合,先后实施了岩泊渡镇“菜篮子”和零溪镇“米袋子”2个农业产业园建设、甘堰乡5000亩优质稻、二坊坪镇1200亩清水鱼养殖和金岩乡万亩矮化杜仲林等项目,带动7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25个村超过10万元、2个村突破50万元。二是特色打造释放品牌效应。依托“硒有慈利”县域全产业公用品牌和县乡村振兴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坚持“一村一品”,引导开发地域特色农特产品99种,苗市丑柑、朝阳冲红薯粉丝、洞溪“七姊妹”辣椒、岩泊渡镇“澧兴”香葱等品牌闻名周边市县。三是示范创建发挥样板效应。在全县选取45个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每个乡镇选取1-2个示范点(村),安排县直单位联系帮扶,每年为示范村投入资金30万元,带动全县发展资源型产业165个、股份合作型产业123个、物业型产业14个、加工带动型产业31个、文旅服务创收型产业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