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红土地的告白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村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舞台

  耿星

  就业稳则民生稳,大学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正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相关各方各部门尤其是各大高校,应突破观念、技能、成长“三关”,让乡村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

  转变思想观念,引导人才主动下乡。引导大学生选择在乡村就业创业,关键之处在于帮助大学生们转变择业观念。一是让大学生重新认识乡村、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要系统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把乡村就业融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注重课堂说服力、改变教学模式,邀请优秀村官、乡村企业家等进高校、进课堂,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大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主动探索就业实践课,以乡村志愿服务、乡村调研等形式上好就业课,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乡村振兴对人才的渴望,从内心消除乡村就业的抵触心理。二是发挥校园媒体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借助各种平台展现好乡村这十年的变化,发挥文艺作品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组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讲述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乡村发展的故事,让学生增强对乡村就业的信心。三是完善就业宣传机制,注重发掘和表彰乡村就业创业大学生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大型表彰会、基层就业人物展、就业人物故事展等方式,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大学生扎根乡村的决心。

  提升创业技能,确保人才顺利返乡。现实而言,大学生选择乡村就业,普遍担心“乡村所需技能与学校所教技能不匹配”,因此,引导大学生大胆返乡就业创业,要着重解决大学生的本领恐慌问题。一要推动相关专业深度改革,推动相关专业紧密对接乡村产业,推动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等合作办专业,定向培养紧缺的乡村社会工作者、医疗卫生、幼儿教育、智慧农业等行业人才,实现乡村缺什么培养什么,确保大学生返乡有事干。二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推动高等院校与乡村龙头企业等合作办好专业,根据乡村企业和乡村前景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制定、定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大学生在乡村能干事、能干成事。三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形成大一认知见习、大二模拟训练、大三实习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改革“教师”队伍,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校外“导师”制,形成“一生双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改革“教材”,因地制宜开发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技能教材和地方文化知识教材,确保学生既懂专业又懂乡土情怀,确保大学生返乡即能快速适应。

  拓宽成长空间,鼓励人才安心留乡。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最担心的是没有发展前景。让大学生在乡村安下心、扎下根,必须打破乡村发展瓶颈,不断拓展人才成长空间。一是完善乡村就业政策,出台乡村科研项目扶持、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依托基层政府、学校、医院职工宿舍,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公寓,解决大学生在乡村个人生活难、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二是完善乡村就业人才成长通道,加快出台农业人才职称体系,让大学生增加职业发展信心,从体制机制上彻底解决“一入农门、终身农民”的成长困惑。三是完善高校乡村就业服务体系,让每一名大学生都充分把握住乡村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XH2021151)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