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明
今有好友来访,曰“巴陵老街”群友方鸿转发了中国唱片厂于1959年灌制的《崔子弑齐》唱片录音。该录音是巴陵戏一代男旦潘云霞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潘云霞先生在剧中饰演王氏,湖北省崇阳县巴陵戏剧团乐队为戏剧配乐伴奏。我迫不及待聆听了多遍,其韵味尽显巴陵戏旦行唱腔之婉约,其嗓音有如梅荀之声亦不逊其美,其身世却勾起了我扼腕叹息与不尽悲悯!
嗟乎!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县城的小艺人,能应邀在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实为凤毛麟角。我曾有幸多次聆听潘先生演唱巴陵戏,特别是他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拿手唱段《崔子弑齐》。至今,潘云霞响遏行云的天籁之音仍在我脑海里久久萦绕。
时间穿越到1948年夏。潘云霞先生率通城巴陵戏剧团著名演员汤益秋、汤重秋、丁艳红和冯保生等,欲回归岳阳发展。奈因某种人为阻碍,回不了巴陵故里,全团只得落魄于长江三江口小码头——城陵矶。
在一筹莫展的处境下,潘云霞先生慕名求助当地“文魁”、我父亲刘树生。父亲曾为当地工商界名流,久慕潘先生与巴陵大戏之名,当即慨然允诺并出面斡旋。父亲暂借当地教堂破旧危房,又发动街邻挚友修缮危墙,用木板支脚为座,以砖砌土筑为台,剧团方得勉强开锣演出,借以落脚谋生。
父亲克服自家种种困难,腾出一间主室请潘先生夫妇下榻。其弟子小名叫“胖伢里”的青年演员,亦随同与我们弟兄仨搭统铺睡在堂屋。潘先生和剧团成员皆深为感动。
父亲原所居主室有三个大书柜,满置各类古今藏书。潘先生见室内众多书籍,大为惊讶,其弟子“胖伢里”欲启柜翻阅,潘先生急阻,命摆出香案,焚香礼拜后方许翻阅。
我父闻知此事后,对潘先生更为敬重,称赞其为“梨园贤达”。
潘先生仰慕经史,崇尚诗书,通晓众多忠义故事和戏曲典故,常与我父亲谈古论今,探讨人生。其间,潘先生多次讲解众多巴陵大戏,如《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李信与红娘子》《樊梨花与薛丁山》《莲台收妃》《崔子弑齐》《夜梦冠带》《貂蝉拜月》等巾帼英雄、大家闺秀演绎的戏剧故事,讲得出神入化,我等亦听得津津有味,深受教益,常久久不肯离去。
演员们都蜗居在城陵矶下街头教堂的破旧舞台上,每天早上,他们吃完稀饭伴红薯后都集中在剧场内,由潘先生带领练功吊嗓,从不间断。用潘先生的话说:“戏子无嗓,台上无音”“把子无功,纸糊灯笼”。我们兄弟仨常常跟随前去观看,回家后即眉飞色舞地给父母描述剧团的见闻,父亲说:“练功吊嗓,跟你们读书习字一样,也要勤学苦练,才有长进!”
解放前夕的城陵矶,镇民生活十分艰难,虽然很喜欢看戏,但大都无余钱购票。因此剧团票房不丰,入不敷出。父亲十分同情艺人,他老人家利用曾任同业公会理事长的声望,发动各个行业公会的朋友们募捐点戏。其点戏的规则是:凡点戏者点出的戏码,必先由街老们评判,胜者为“状元戏”可首演三天,并在红纸上写出捐款者姓名,以颂扬其功德。一时间,捐者甚众,排名数月之久。这样一运作,剧场爆满,演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敬艺卖力。在那个百业凋零的艰难岁月,唯独土戏台上巴陵大戏异彩绽放,金戈震天,琴檀激荡。潘先生率领的第二岳舞台,在号称“小南京”的城陵矶小镇上独领风骚。
记得头三天“状元戏”的开场戏为《天官赐福》。台上的演员戴上“天官”面具,为台下首座上有头有脸的业老们挂红赐福,并当场接收福包,皆大欢喜。正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开幕。当潘先生饰演的巾帼元帅穆桂英登场亮相时,万响鞭炮齐鸣。男旦穆桂英那靠子(铠甲)、那貂翎,一招一式,活脱一位威风凛凛的千古女中豪杰!一个倒板扬起,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幺锣谢幕时,“穆桂英”尚未卸妆就亲自下台请我父亲题词留念,父亲当即泼墨挥毫题诗一首:不为家仇为国仇,巾帼豪举呈千秋。愧他十万兜鍪士,眼看金符属女流。在极其热烈的掌声中,宣告了小城首场炮戏的历史性成功。
驻城陵矶的连场演出既使巴陵戏第二团队渡过了解放前夕的困危时艰,也给战乱后的城陵矶带来了文化大餐,又为我家及当地大戏(巴陵戏)爱好者们普及了许多戏剧知识,令我终生难忘。
巴陵戏流行于湘鄂赣边区。新中国成立后,巴陵戏仅有岳阳县、崇阳县建团。而潘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荣获中南金奖的巴陵戏著名男旦,也曾是岳阳巴陵戏剧团的头牌人物之一。后来,他被调到崇阳巴陵戏剧团“扛鼎”,为崇阳也带去了文化的“小城春秋”。
据我所知,1956年潘云霞先生曾代表通城(隶属湖北崇阳)巴陵戏剧团参加了武汉中南大会演,以《崔子弑齐》与《夜梦冠带》二剧摘得了会演桂冠(金奖),在全国皮黄剧种中,为巴陵戏带来了殊荣!一时间“巴陵名旦”潘云霞与“汉剧皇后”陈伯华并驾齐驱。
巴陵戏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能忘记潘云霞先生为巴陵戏作出的贡献。我与儿子刘忠能走上巴陵戏粉丝的圈子内,多仰仗了李筱凤、潘云霞、周扬声、刘立炎、孙艳华和丁艳龙等诸家大师的艺术熏陶。
潘云霞先生可称得上是近代巴陵戏男旦第一人。窃以为,至今能出其右者鲜!
呜呼,潘先生所扮演的后妃仙姬形象与京剧梅程大家可同台媲美,其扮演的小家碧玉身姿,亦可与京剧荀尚诸派并驾比肩。故至今坊间尚有美誉曰:潘云霞先生乃巴湘“梅兰芳”也!然所不同者:蜗居小草台与荣登大京班之命运皈依使然矣!
小老儿乃耄耋之人,眼花耳背,记忆模糊,本不该妄议剧坛长短,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