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4月14日,长沙市望城区,一片200余亩的“无人农场”,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一部手机即可对农场机械设施进行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自主决策、作业,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益阳市赫山区的智慧农业育秧工厂,3000多平方米现代化温室大棚,一盘盘待栽插的秧苗郁郁葱葱,一台台高大整齐排列的循环立体运动式育苗设备上下循环,让秧苗充分照射,为万余亩稻田提供机插秧苗。
……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湖南,正在以高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智慧农业、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确保粮食稳产,生产效率提升。
“从浸种催芽、高速播种线播种,到密室叠盘催芽、苗场培育,全是流水线生产。”智慧农业育秧工厂负责人薛永强告诉记者,“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定制化生产,省工、省田、省成本。”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农机“千社工程”、农机推广服务“331”机制、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等硬核政策,大力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