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不是知识,所以无法讲授;医学人文不是能力,所以无法锻炼。医学人文是一种与人文精神趋同的价值观。而医学人文教育应当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去感悟和最终形成这种价值观。”
北京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教授认为,“我们的医学教育发展相对于临床需求来说还存在滞后的现象,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医学人文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据王岳介绍,有的医学院在大三前就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做陪诊、陪检等辅助性工作,他认为这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王岳还呼吁重视医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教育,特别是死亡教育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尤为重要。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例,学校会针对研究生开设死亡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写遗愿清单和墓志铭等,还会组织学生去讨论每个人的遗嘱及生前医学预嘱,比如财产处置方式、是否希望有尊严地离开、是否捐献器官等内容,目的是希望学生全面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王岳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从医学生入学就开始,并贯穿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早融入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只有在人文精神指引下的医疗服务才能既治病,又医心,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医学人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医学生培养、医疗服务理念的改变、医疗机构管理机制的变革等方方面面,需要所有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患者、媒体,以及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立新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