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家庭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溶血性贫血

  溶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由于骨髓具有正常造血能力6~8倍的代偿潜能,如果发生溶血而骨髓造血能够代偿时,则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当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导致贫血发生,称为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溶血性贫血,而按溶血发生的场所又可分为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性贫血。

  急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输血反应),起病急,由于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引起机体全身性反应和多脏器损伤,患者表现为寒战、高热、呕吐、头痛、腰背酸痛、气促、烦躁等,可出现血红蛋白尿,12小时后出现黄疸,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急性肾衰竭、心功能不全等。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因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持续少量破坏,患者通常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三大特征。部分患者可并发胆石症及下肢皮肤溃疡。在慢性溶血过程中,可因感染、药物等因素诱发溶血加重,表现为急性溶血发作,也可表现为一过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称为再障危象。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 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存在。依据病史(如药物史、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史等),临床表现(如皮肤黄染、面色苍白、脾是否肿大等),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有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黄疸,可考虑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初步判断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主要证据有:1)红细胞破坏过度的表现: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间接胆红素增加,乳酸脱氢酶浓度增加,尿胆原阳性,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表现: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嗜多色性细胞和红细胞碎片等。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下降或倒置。

  2. 确定溶血的主要部位。

  3. 确定溶血病因:根据家族史、病史、用药史、红细胞形态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选择红细胞脆性试验、红细胞酶缺陷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及异常血红蛋白检测。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选择抗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高铁血红蛋白检测、G-6-PD活性检测、CD55,CD59检测。另外,还有影像学的检查,如骨X光检查、血管造影等。

  溶血性贫血准确的病因判断是治疗的重要基础,患者应及时就医,精准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郴州市永兴县中医医院

  检验科 曹艳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