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民间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国际语言学校的老师问4个分别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学生:“我家的浴缸水满了,要把浴缸里的水弄出去,有3件工具:一把汤匙,一个杯子,还有一个是大塑料桶,请问用什么办法最好?”
日本人、韩国人和德国人抢着回答:“用塑料桶。”中国人慢条斯理地说:“在这个问题中,工具是误导思路的物品,要把水弄出去只要拔掉浴缸塞子即可。”老师说:“回答正确,请另外3位同学为中国人的聪明鼓掌。”
老师接着又说,假设你们4个人一起过马路,信号灯是红色,但暂时没车,其中一个人迎着红灯闯去,当他走到马路中间时回头对同伴说:“你们傻站着干嘛,快过啊!”话音没落,他被一辆突然转弯的摩托车撞倒。
老师问:“被撞倒的是谁?”日本人、韩国人和德国人异口同声地说:“中国人。”老师说:“回答正确。”
这个笑话揭示的是一个现状:中国人很聪明,但是常常被聪明所耽误,甚至酿成灾难。
一个中国老板在西班牙某城开了一家服装店,其品牌名称和西班牙大品牌“ZARA”的字母拼写甚至字体都一模一样,中国商家把几个字母分隔开,再把后3个字母换成小写,店内的配色也和那个西班牙品牌完全一样。
不久,西班牙品牌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将中国商店告上法庭,结果是中国商家败诉,被勒令限期拆除商标,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西班牙媒体叹息道,中国商家为什么就一味去钻营抄袭他人的产品呢,店内的服装,无论是样式、做工还是质量都不亚于被模仿的西班牙品牌,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创品牌。中国商家的思维本质上是急功近利,最好今天开店明天就成为百万富翁,而“ZARA”是经过30年时间才创出了世界著名品牌,中国商家等不及啊。
“聪明反被聪明误”,对老祖宗的这句古训,所有国人是该好好想一想了。
(摘自《环球时报》 王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