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到“中国人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时代拉开帷幕。
2010年,中式英语“ungelivable(不给力)”风靡网络,似乎标志着一个从“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到“中国人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时代拉开帷幕。《纽约时报》称此事“非常酷”。
过去那些被“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watch sister(表妹)”等中国式英语翻译弄得云里雾里的老外,开始慢慢觉得“中国制造”的英语“很有意思”。
比如将chinese(中国人)与consumer (顾客)合成的单词“Chinsumer”,意指出国旅游时挥金如土的“中国购物狂”。“antizen”译为“蚁族”,是把“ant”蚂蚁,加上“izen”作为后缀,用来形容80后大学生低收入群体。
与此同时,原先被人当做笑柄的“中式英语”如今正猛烈地冲击着英语词汇库。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美国《纽约客》描写中国大陆新一代时出现了一个词“愤青”(fenqing);诸如英国《卫报》等媒体还出现了描述“关系”的“guanxi”一词。
在2011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中,为了能更加形象、夺人眼球地描述中国特有的现象,记者们在报道中掺杂“中式英语”,甚至在报道一些中国新闻时,创造了中国专属的英文词汇。例如:China Bear(中国熊),描绘了2011年上半年让投资者感觉过于漫长的A股市场。Chinawood(中国坞),指代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业。Naked Phenomen(裸现象),如“裸婚”、“裸考”、“裸辞”等。Peking Pound(北京镑),即中国人为消费大牌奢侈品所花的英镑。
(摘自《法制晚报》1.25 尹晓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