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民生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错谁担责”应成为共识

    前不久,浙江杭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通过调取现场监控发现,一名50岁左右的女性既不走斑马线,也无视信号灯,试图从双向4车道的马路直接横穿。走到中途,她突然加速小跑,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为了躲闪,撞上马路边护栏,造成汽车和护栏不同程度受损。随后,交警对这起事故作出赔偿比例7:3、行人负主要责任的裁定。因为是少见的判定行人负主要责任,引来了不少议论。(7月8日北青网)

    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目前,我国施行的是车让人的规定,但是,一些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交通事故近年来逐渐上升,这对我们的出行构成了很大的困扰。比如说,有的人视手机如命,过马路的时候既不看红绿灯也不看过往车辆,拿着手机、戴着耳机低着头,如入无人之境;还有的,不走斑马线,甚至直接跨越护栏……在前几天,长沙五一大道就有一名行人跨越护栏后被躲避不及的小车撞倒在地,并当场死亡。

    原本“车让人”是生命至上原则,是对在交通中处于“弱势”的行人的尊重,所以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交警部门在判罚的时候基本都会偏向于行人和非机动车。但“谁弱谁有理”显然不能演变为对规则的无视,否则就是对公平的践踏。提到“规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对一些不文明的人来说,却又是一个始终难以建立起来的认知。从以前的“凑足一小撮人就过马路”到如今“仗着车让人,一些行人便毫无顾忌”,这实际上都是没有规则意识的体现。之所以一直强调规则意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个体的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一刹那间,一旦事故发生,无论是对行人还是对车主,都可能是致命的伤害,这原本应该成为常识,奈何就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或者说根本不把生命安全当一回事。

    除了危险因素,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些道路狭窄的地段,若车辆长时间礼让行人,也是对道路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时间的礼让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加重城市道路交通的负载量。同时,车辆避让行人其实是一种道德上的牺牲,这种牺牲源于对生命的呵护和尊重,源于对行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最大保护,但机动车主们在很多时候却没有被回馈相应的尊重,那么这种道德牺牲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尤其是现在各地对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基本都是劝导为主,难以形成真正的警诫作用,一些人左耳进右耳出,拒不改正,既加剧了安全隐患,也让机动车主们气愤无奈。

    现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文明驾驶的意识也就越重要。如何让车和人之间和谐共处、如何在发挥车的作用的同时减少由其带来的麻烦和不便,这不仅需要司机讲车德,也需要行人讲文明,共同遵守交规,更需要有一些硬性的约束。所以,在目前的劝导基础上,应该对不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课以重罚,这样才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一种公平体现。正因为如此,目前全国多地拟对行人不文明行为处以一定罚款,这是符合正义的,交通事故“谁错谁担责”理应在今后成为共识。■本报评论员 张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民生
   第A4版:民生
   第A5版:城事
   第A6版:城事
   第A7版:法眼
   第A8版:调查
   第E1版:全球高温
   第E2版:全球高温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欢庆“六月六”
我省试行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谁错谁担责”应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