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9日开始,衡阳火车站迎来了农民工返城的首个高峰,11日当天,发送旅客突破4万人。
10日14点20分,从祁东县赶到衡阳市乘坐K6639次列车的王少华拖着拖箱,通过安检口进入车站临时搭建的候车棚。记者随即跟他交谈了起来。
干了25年建筑工的老王回忆起春运,话自然就多了起来。“以前回来要先用编织袋将衣服、被褥打包好。再提上几个工地废弃的油漆桶,那个东西好用,回来的时候带点糖果、水果,回去的时候再带上一点腊肉、干菜,盖上盖子还能当座位。现在城里有的,镇上也有卖,物流又这么发达,城里买多了年货,直接快递回家。所以现在回家带的东西少了,一个拖箱足够了。我们现在回家就跟你们出差一样,简单。”
一直在衡阳火车站工作的车站站长温建荣向记者介绍:“20年前,候车的旅客一个人一堆行李,鼓鼓囊囊的,行李太重人走不动,进站上车是个大难事,春运高峰期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来帮助旅客提行李。现在旅客行李都少了,进站上车我们主要是帮扶老人跟小孩。”从扶“物”到扶“人”,春运的人潮越来越“小”,却恰恰见证了社会的“大”变迁。■记者 和婷婷 通讯员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