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市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声音

第A3版
深度解读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弃高薪回家当“牛倌”助村民脱贫
张显有扑在牛场三年没和家人过年,创新养殖新模式

    张显有(右一)与村民交谈。

    4月9日早上,得知前晚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崽,64岁的张显有赶到牛棚前,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和小黄牛轻言细语地对话,然后又用手轻轻抚慰牛妈妈。

    2013年12月,张显有从国家电网公司湖南供电公司湘西供电分公司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放弃沿海公司35万的年薪,婉拒自治州供电公司返聘,毅然决然地回到贫困的泸溪老家,办起了湘西黄牛互助养殖示范基地。他几乎每天扑在牛场,三年没有和家人一同过年了。

    推出互助养殖模式

    “趁着还没老,就为家乡做点事吧。”湘西黄牛是国家农业部早就认定为特色品种,根据泸溪县地理气候,养殖湘西黄牛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思考再三,张显有决定回村当“牛倌”,发展养牛事业。

    2014年,张显有和他的公司让180户农户实现增收,400余人实现脱贫。但张显有很快发现了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承担养牛扶贫任务超过300头后,就捆住了养殖户的手脚,每天要放牛,什么也做不成,一些贫困户不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张显有创新养殖模式,推出互助养殖,即:养殖户将牛集中在一个牛棚,每天由几个人看养,各养殖户轮流,这样每个养殖户每个月只要值养三天。“因为它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让每个养殖户在养牛的同时还能抽出大量的时间从事其他创收项目。”基地养殖户老王告诉记者,这个模式被乡亲普遍叫好。

    一间办公,一间吃住,一间兽医室,在基地牛棚旁边盖的这三间活动板房,就是张显有住了几年的“家”。尽管生活过得清苦,然而,看到家乡的贫困户逐步脱贫,张显有还是十分欣慰。

    要做一个增收致富产业

    截至2017年,养殖基地已扩大至5个,牛棚增加到2000平方米,给农户发放养牛共达到302头,参与贫困户280户,受益人数达到950人。

    现在,张显有每天都能接到购牛及牛肉制品的电话。深圳一个老板一次就要500头湘西黄牛;北京绿色食品协会在检验了张显有提供的牛肉样品后,当即就要签合同,有多少要多少;长沙天水公司曾总前天还打电话,问能不能给他们的超市提供货源。每当接到这种电话,张显有都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他所养殖的湘西黄牛市场前景十分喜人,忧的是受资金制约,规模上不去,深加工实现不了。

    “想把基地养牛扩展到5000头以上,然后建设深加工项目,增加附加值,真正形成一个能让老百姓长期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张显有有自己的计划。

    ■王小华  李响  记者  陈柯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深度解读
   第A4版:经济观察
   第A5版:要闻·时政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要闻·科教卫
   第A9版:市州新闻
   第A10版:经济与法
   第A11版:经济·消费
   第A12版:经济·消费
   第A13版:特别报道
   第A14版:时事纵横
   第A15版:文体看台
   第A16版:广告
   第E1版:叙局势升级
   第E2版:叙局势升级
   第E3版:大茶视界
离家15年无音讯,七旬母亲盼儿归
放弃高薪回家当“牛倌”助村民脱贫
株洲:开发商拒贷公积金将降低信用评级
株洲市区58座公厕有了“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