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爱晚亭·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声音

第A3版
要闻·时政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师的春运

    春节即将来临,每一个异乡人心中都在倒计时,收拾行囊,回家过年。那么,春运在文学大师们心中,是如何度过的呢?

    1919年年底,鲁迅在北京买下第一座四合院以后,回绍兴老家迎接母亲到北京过年。鲁迅在凌晨启程,不停地更换交通工具,先坐车,再坐船,再坐车,再坐船,最后坐轿,全程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才抵达绍兴。

    1929年12月18日,冰心离开北京,回上海法租界过年。冰心接到了父亲的电报,得知母亲病重,她急于回家探望母亲。在当时的环境下,冰心从北京回上海,最快捷也最安全的方式是走海路:先乘坐“平津列车”去天津,再从天津坐轮船去浦东,继而搭乘轮渡过黄浦江,然后换乘无轨电车去上海法租界,最后雇人力车回家。冰心在《往事与家》这样形容她的漫漫归家路:“这一百多钟头之中,我已置心身于度外,不饮不食,只求能睡。”

    1934年1月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沈从文因为母亲的病,选择回家。那是他到北京之后第一次回湘西,一路上,他从北京出发,坐火车、汽车、乘轮船、坐轿子,把近代古代的交通工具都用了个遍,花了近半个月才到家。

    在北京定居的郁达夫也从不回家过年,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旅途艰辛和路费太贵。曾经有一年夏天,郁达夫一咬牙,从北京回了富阳老家,走到杭州就把路费用完了,“不得不步行出城。”还有一回是想去上海会见留日的同学郭沫若,筹划了半天,终于没有成行,因为他“在最近的时期中弄不到车钱”。

    莫言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春运记忆。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起年轻时的归家经历:以前春节回家时,上了火车之后大家都到处乱坐或者站着。当我听到前面有人要从济南下车,一直都不敢离开,紧紧将手扒在别人座位后边,一直站到前面的人在济南下车,赶快坐下。

    由此看来,春运不仅是单纯的交通狂潮,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艾里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要闻·时政
   第A4版:春运进行时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科教卫
   第A7版:市州新闻
   第A8版:经济·消费
   第A9版:经济·消费
   第A10版:经济·消费
   第A11版:消费调查
   第A12版:经济·操盘
   第A13版:中国纵横
   第A14版:时事纵横
   第A15版:爱晚亭·副刊
   第A16版:文体看台
   第E1版:网络水军调查
   第E2版:网络水军调查
   第E3版:大茶视界
过年“金钱消费”习俗的演变
我国古代春节如何串门
大师的春运
身边经济学
父亲的彩虹桥
我学会了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