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热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以“玻璃心”去面对老师的批评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1月5日《人民日报》)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历来“严师出高徒”,就算温和敦厚如孔子,也曾批评曾子“参也鲁”,如果曾子不受教,或者他的父母不乐意老师的批评,跑去把孔子一顿胖揍,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论语》了,毕竟这是由曾子主持整理的著作。

    所以说,面对“教”,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只要不是老师有事没事体罚学生,或者进行言语上的羞辱谩骂,正当的批评应该接受,而不是怀揣一颗玻璃心,动辄对老师施以“如来神掌”或是离家出走相威胁。为什么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孩子“金贵”,绝大多数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现状让家长把孩子看得无比娇贵,平时别说批评,连大声喘口气儿都不愿意,娇纵溺爱成了常态,因此哪怕是出于教育和爱护目的的批评,在家长那里也成了“让孩子受委屈了”的内在感受,自然急着替孩子出头。

    其次,学生心理教育不够。无论是从家庭教育还是从学校教育来说,我们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教育是严重不足的,很多时候,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单一而一致,就是“学习成绩优秀就行”,而在情商、心理方面的重视不够。这也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承受一丁点儿负面情绪,但凡遇到批评和打击,就做出极端举动,或者离家出走,或者破罐破摔,或者索性跳楼……

    再次,校方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方法欠妥。由于教师队伍确实存在害群之马,一些“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被曝光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舆论反响,使得学校对这方面变得极其敏感。面对一些因批评而起的家长与老师的纠纷,校方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因此每当家长因“孩子受委屈”而找到学校领导时,校方负责人只能严厉指责当事老师以平息家长的情绪。

    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老师们不敢批评学生,因为“被家长殴打”、“学生出走”、“被校领导指责”,任何一个后果,老师们都不愿承担,只能采取“鸵鸟政策”,对学生的错误选择性无视,不予批评指正。但是,这样的话又将“教育”置于何地?老师“教而化之”的职业功能更是沦为空谈。

    曾经的“天地国亲师”排位中,老师的社会功能、地位堪称极其重要与尊贵,如今却因为不敢批评学生而丧失了基本的职业尊严,不禁令人唏嘘,当然,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的老师不在此列。在这里想跟学生家长说一句,如果希望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那么还是同时接受老师的批评吧,毕竟批评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报评论员  张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热点
   第E4版:新健康
   第E5版:消费经
   第E6版:消费经
   第E7版:影视圈
   第E8版:最科学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第A3版:新速度
   第A4版:新速度
   第A5版:经济观察
   第A6版:特别报道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
   第A10版:要闻·科教卫
   第A11版:经济与法
   第A12版:市州新闻
   第A13版:经济·行业
   第A14版:经济·金融
   第A15版:时事纵横
   第A16版:文体看台
答谢会上抽中的奖金该归谁
不要以“玻璃心”去面对老师的批评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70%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湖南农业加快“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