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健康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利申请蝉联全球之首当有质量之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成为首个年度专利申请量超百万国家,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12月25日新华网)

    在为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感到欣慰的同时,又必须意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转型起步和创新意识觉醒比较晚,创新能力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线上。

    一方面,多地数据显示,我国民间发明人得到的专利数虽然约占到全国授权的专利数量的一半,但其专利转化率还不到5%。另一方面,在象征创新实力的另一关键指标上,尽管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庞大,但在国际专利上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提交的PCT申请为21.72万件,中美日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分别为13.75%,26.25%和20.33%,中国约为美国的一半,日本的七成。

    事实上,专利技术不仅要求数量多,而要侧重于少而精或者大而强。虽然我们在部分行业实现了发展的突破,掌握了一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不过在整体上依然相当滞后,在关键技术上依然遭遇了瓶颈制约,并因为无法突破技术壁垒而受制于人,比如发动机技术、药品制造等,仿制与山寨横行依然是最现实的情况。

    而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升,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让创新的意识转化为创新的能力。基于此,一方面需要政策的持续引导和保护,让专利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发明与申请阶段,更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使用问题。另一方面要有国际的眼光与视野,在专利的质量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并敢于同国际同行进行竞争,以此不断激活创新的源动力。

    与此同时,对于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估,也应有更为科学而合理的指标,尤其在创新思维、创新人才方面已经具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培育和创造创新的环境,以此激发全民挑战权威的意识,则是下一步重点突破的方向,唯有从时下的局部性突破到全局性的协同,创新才会有更大的张力与活力。

    ■唐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健康
   第E4版:财视野
   第E5版:消费经
   第E6版:消费经
   第E7版:体育观
   第E8版:娱乐圈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第A3版:深度解读
   第A4版:深度解读
   第A5版:要闻·时政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广告
   第A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三湘都市报年终盘点系列报道
   第A11版:经济·消费
   第A12版:经济·金融
   第A13版:时事纵横
   第A14版:寰球风云
   第A15版:文体看台
   第A16版:广告
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一体建设
专利申请蝉联全球之首当有质量之忧
破除捆绑软件“潜规则”,还需进一步护航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酝酿30年终出台
我国首部环境保护税法
2018年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