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健康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度医疗须通过改革求解

    医生需要数据来确诊,因此有时医生会采取全面检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检查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都是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定的,因此,对过度医疗的判断也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这种情况之下,“过度”的说法也就应运而生。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近日在媒体公开表示,在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在我国,这种现象也已经非常突出。(12月13日《科技日报》)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我国却常常被颠倒。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输液的平均水平是2.5到3.3瓶,但在我国每年却是人均8瓶,凭此也让我们成为输液大国,而过度输液不过是过度医疗的一个小小缩影。

    调查发现,过度医疗几乎充斥医院所有科室,并不难理解。这首先与患者有关,某种程度而言,人们在厌恶过度医疗的同时,客观上又成为过度医疗的推动者。拿输液来说,很多患者第一反应或许是拒绝,但听到其可以更快让自己痊愈时,往往最后还是会选择,这种急于痊愈的心理给过度医疗提供了市场。

    其次,过度医疗也有来自医生规避医疗风险的考虑。正如新闻中的医生所言,“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通过多开检测项目和药物来自我保护”。医生这种多开的检测项目和药物被称之为“防御性”项目,主要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避免自身吃官司。据一项调查显示,在300名全科医生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开过类似项目。

    当然,过度医疗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医院公益属性的退化。一段时间以来,医院过于强调市场属性,以药补医,乃至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这不仅模糊了医生角色定位,也让医院在利益驱使下逐渐丧失其公益性。

    明确了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后面只需对症下药。一方面,要明晰医生的角色定位,让其回归纯粹;另一方面,要改变患者的就诊观念,让其理性就医。而这些,说到底仍需通过充分的医疗体制改革去破解。■李成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健康
   第E4版:消费经
   第E5版:财视野
   第E6版:深水娱
   第E7版:体育观
   第E8版:史钩沉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第A3版:深度解读
   第A4版:经济观察
   第A5版:要闻·时政
   第A6版:广告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要闻·民生
   第A9版:要闻·科教卫
   第A10版:要闻·科教卫
   第A11版:市州新闻
   第A12版:经济·消费
   第A13版:经济·金融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副刊
过度医疗须通过改革求解
治霾资金被挪用不能止于追回
守江救人,割肾救妻,十家故事暖中国
研究召开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