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北京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1月1日起,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这两项考试彻底与职称评审松绑。(12月1日《新京报》)
此前已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这一举措是为了聚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为人才松绑。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评定也应与时俱进,有的专业基本不需要和英语、计算机打交道,规定硬性考试只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及社会资源,加重专业人才的学习、考试负担,导致重心偏移。
2013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作家为评副高职称考英语计算机 连考12年未通过》。说的是我国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苦苦应考“计算机和英语”12年未通过的郁闷故事。铁流为了应付英语和计算机考试,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写作,提前几个月就进入了训练期,“12年来已白白浪费了整整两年多的宝贵时间”。虽说人们早就诟病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中有“一刀切”的不合理设置和利益因素,但在制度未变的前提下,无论如何发牢骚,规则还是要遵守,除非退出职称评审。也因此,不少专业人才因为考试的设限,只能望考试兴叹,或者十年、十数年磨一剑,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考职称英语和计算机。
即使考过了,在不少人的实际工作中,英语和计算机也并无用武之地,造成了考用脱节,资源浪费。此外,社会上各种针对职称考试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甚至只要交足够多的“学费”,即可“包过”,扰乱了市场秩序、伤害了职称评审的公平性的同时,也催生出庞大的利益产业链,使代考、舞弊的现象无法遏制。这实际上已经与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的初衷背道而驰。
职称评审制度的僵化往往会极大地伤害人才在专业、学术上的积极性,若不尊重个体差异,结果就是让实干型的人才权利受损,如有的人进行学术造假通过职称评审,而老实人则无法取得评审的资格,也因此,近些年来有关取消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要求进行职称评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次职称评审改革可谓顺应民意,削弱了行政主导色彩,同时也阻塞了长期以来裹挟其中的利益流通,让评审程序不再流于形式。各地陆续出台的相关规定,都是职称评审改革的真诚表达,也是实质性进步,也唯有如此,才能让职称评审科学化、合理化,让职称评审根据人才的特殊性、差异性等做出贴合实际的设置,使其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
■本报评论员 张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