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扩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的“自信矩阵”,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提出文化自信,表明我们党在民族自信上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同时也是向全世界昭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收获。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会明白我们重建文化自信是多么不容易。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中,伴随国运衰落的,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逐渐丧失。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由受人朝贡的“天朝上国”一变而为被动挨打的落后之国,有识之士寻根究底,从器物(技术)、体制而至文化。而改变的努力,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这些绵延不绝的努力,并没能让中华民族重振于世界民族之林。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在黑暗中寻求文化自信的努力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改革开放、苏东剧变之后,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曾经历严重的冲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今,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仍在稳步发展,但某些国人文化的不自信还很严重。比如,在价值观上,总觉得西方的“普世价值”好,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不行;在政治制度上,总觉得西方的“三权鼎立”要强于中国的人大政协,西方的一人一票优于中国的选贤任能;在治理模式上,总觉得“华盛顿共识”要优于“北京共识”;就连应对极端灾害天气,也总是盲目崇拜德国的下水道、惊叹欧洲的“抗洪神器”;各种各样的建筑设计和命名,也唯“洋”是尊,以“洋”为美,等等。
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构成文化自信底色的,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超过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一个多世纪不屈不挠的艰难探索、67年天翻地覆创造的传奇,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气。“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关于“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宣示、关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努力,无不体现着强大的文化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我们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进文化自信,致力文化自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对人类社会的更大贡献,理应包括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贡献。
这一天正在加速来到。
■湖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