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手机”岂能成“智能坑人机”
张东阳

    7月1日,由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以广东欧珀(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消保委是通过一次对比试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7月5日)

    如果不是上海消保委的认真履职,我们很难确信,智能手机里竟然有那么多“猫腻”,可以说尽是坑人的把戏:有些手机能够自行“偷跑”流量,最多的一款送检苹果手机居然一个月能“偷跑”60多元;手机预装软件成普遍现象,最多的一款送检OPPO手机竟然预装71个软件;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同样“非常普遍”,一款标注容量为8G的索尼手机实际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53%……

    这些“猫腻”多多的智能手机,都是我们平常比较信得过的品牌,但连“偷钱”都如此智能,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经销商或厂商从背后大肆获利:据了解,手机经销商或厂商每装一个软件,便能从软件经商者中获得1至5元钱的提成。至于手机能够“偷跑”流量、存储容量短缺等,要么能够从中渔利,要么“节约”了成本。但对消费者是莫大的费用损失或隐私泄露,不能不让人感到愤慨和不公。

    据统计,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些智能手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品牌,都存在诸多“猫腻”。法律人士表示,软件使用与否都应该由拥有者自主决定,但经销商或厂商如此“强制安装”,不能不说是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早在2013年9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就曾报道,揭示预装软件在影响运行速度、浪费手机流量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背后隐藏的利益进行了深层次调查。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监管部门出手进行有力治理。现在,一些现象更加严重,甚至是变本加利。而消费者对手机问题的投诉不在少数。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上海保消委提起的公益诉讼案。

    5亿之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他们的权益正在受到侵害。这一问题,恐怕不是一个保消委的责任,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有关部门决不能无动于衷。■张东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华声焦点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重点·老司城申遗
   第A6版:华声重点·“舆情联盟”成立
   第A7版:华声重点·集资风波
   第A8版:广告
欠钱还不还,投票见分晓
“智能手机”岂能成“智能坑人机”
贫困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