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公益周刊

第A3版
华声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5年06月21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12期
资本下乡必须进制度“笼子”

    【扫我看全文】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中央明确了“三条底线”,即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并提出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然而在现实中,或明或暗地反对“三条底线”的声音并不鲜见,农地改革试点“抢跑”行为也时有发生。

    值得警惕的是,在土地“私有化”论调的负面影响下,资本到农村“跑马圈地”,在一些地方已呈暗潮汹涌之势。一些资本之所以敢明闯法律法规禁地,暗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到农村勾结少数基层干部大肆圈地,其背后动力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即期和远期“利润”的追求;二是对非法农转非“暴利”的渴望。

    即期“利润”主要来自于现代农业的各项补贴,远期“利润”则是可逃避货币贬值的压力。而调查显示,到农村“跑马圈地”的资本,极少有只满足于即期和远期“利润”追求的,更多还是对非法农转非“暴利”的渴求。如果放任资本在农村土地上肆意妄为,一方面,极有可能出现失地农民流离失所的悲剧,另一方面,宝贵的耕地资源最终被破坏将是必然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如果农地改革不但不利于耕地保护,反而会导致耕地非农用,甚至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那么,这种改革很难说是成功的。

    为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及长远利益,在农地改革中必须警惕资本逐利的负面影响,将其装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公益周刊
   第A3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5版:华声悦读
   第A6版:华声百家
   第A7版:华声记忆
   第A8版:打捞身边的历史
封面秀
我国股市需解决资产盈利问题
国企改革不是简单地让各方来瓜分“蛋糕”
资本下乡必须进制度“笼子”
雾霾之下看环境疮疤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