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要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要情

第A3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心观点】 女司机乱变道惹祸引发全民关注,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事件本身。
女司机被殴事件可望成“标杆”
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

    5月3日,成都男驾车逼停小车,别车女司机遭疯狂殴打致伤。事后警方公布行车视频记录,被殴打的女子曾两次突然变道险些造成事故。该一事件引发全国网友热议,持续发酵至现在,仍未有停息的意思。长沙交警解读该事件,故意变道急刹,涉嫌以交通工具寻衅滋事。称长沙3月交通违法统计,违法变道占比60%。“斗气车”属“路怒症”症状,应及时自我释压。(详见本报今日A05版)

    对于女司机的不幸“遭遇”,网上很多人竟说:该打!打人肯定不对,尤其是这样暴力伤人。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前者,由该名女司机推及众多的女司机进而推及到所有任性变道的违法行为,觉得男司机此举确是解气、解恨。

    因别车摩擦而起纠纷的事,相信每个城市、每天都不在少数。为什么此事能引发全民关注呢?当然是其具有的经典性,在合适的时机发生,触到了大多数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一个两次突然变道险些造成事故的女司机,至少有一次是故意的;一个爱子心切、勇猛有余的男司机,果断出手“教训”别车女,让人大呼“过瘾”。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道路交通乱象已然使多数国人并不松弛的神经紧绷。在马路上任意变道,开“斗气车”,或造成碰撞,或引发事故,无异于谋财害命,但不少国人不以为然。据媒体报道,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以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制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车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好的注脚。

    有人做过统计,在中国每6分钟就有1人丧生车轮,每1分钟就有1人因车致残,每年有10万个家庭在滚滚车轮的碾压下支离破碎。车祸的主因,是人为因素,而不是机械或其它因素。其实,国人已经感觉到了来自马路血淋淋的威胁,“女司机现象”就是人们聚焦交通乱象后的产物。一名资深交警直言,从数据上看,女司机的交通肇事率低于男司机,但往往交通肇事的缘由出自她们。然而,“女司机现象”绝非车祸的全部原因,只是因素之一。无知,轻率,祸由心起,蹭因念生,才是道路交通乱象的根本原因。

    一个持某国绿卡的女孩,在某国开车上下班、自驾旅游,不亦乐乎。可回到国内,看到汽车乱钻,摩托车、自行车乱穿,她把方向盘推给老爸,说在国内开车不是开心事,是烦心事。而很烦很烦时,便是“路怒症”的症状。事实上,每一个司机面对这交通乱象,都有患上“路怒症”的可能。成都男司机,就是“路怒症”爆发的极端表现。

    缺乏规则意识,任性地变道、加塞、开慢车,不顾他人感受与安危,无疑是“路怒症”的重要诱因。“路怒症”一旦发作,“斗气车”便应运而生,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女司机乱变道惹祸引发全民关注,其意义已远远超出该事件本身。也许,梳理得当,将会成为中国汽车文明发展的一个“标杆”性事件,让国人从此领悟到文明驾驶、远离车祸的极端重要性。

    ■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要情
   第A3版:华声焦点
   第A4版:特别报道
   第A5版:华声重点·网传“新规”
   第A6版:华声速览·政情/政务
   第A7版:华声重点·送别余彭年
   第A8版:华声重点·全面二孩
   第A9版:华声黄页
   第A10版:华声财经
   第A11版:华声专题
   第A12版:移动周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华声楼市
   第A15版:华声家居
   第A16版:华声专题
“抓拍神器”虽好,也不宜过度使用
以活力赢得竞争力
女司机被殴事件可望成“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