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海涛 通讯员 周玉婷
前身是大清户部银行的中国银行,自1912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百年历史,也是国内唯一迄今还在发行钞票的百年发钞行。在百年的发钞历史中,中国银行发行过的钞票种类近百种,尤以民国时期发行的币种最多也最复杂。
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钱币鉴定专家卢伯雄表示,中国银行发行钞券因饱含历史意义而备受钱币藏家们重视,其中,地名券、法币券入门难度不大,最宜新手入门,适合专题收藏。
发钞历史
解放前发法币,解放后发港澳币
1912年,中国银行在上海成立,于1912-1928年履行中央银行职能,负责代理国库、承汇公款、发行钞票等。解放前,在30年的发钞历程中发行了兑换券、铜元券、国币券等。解放后,由中央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中国银行的发钞主要转变为外汇兑换券和港币、澳门币的发行。
改革开放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日增。对带入的外币如何管理,国内商品又如何供应等问题随之而来。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统一市场,打击少数地区外币非法流通,1980年国务院特别批准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目前,已知共发行外汇兑换券7种面额,10个版别,其中壹角有“国旗五星满版水印”和“火炬五星满版水印”两种,伍拾圆和壹佰圆均各有1979版和1988版两种,共计发行324个冠号。
随着市场物资日益丰富,外汇不再稀缺,外汇兑换券完成历史使命,1995年6月底停止流通,历时16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中国银行在香港发行港元钞票,1995年在澳门发行澳门元,中国银行还曾在这两个特区发行了奥运纪念钞、百年纪念钞等。
趣味解读
地名券、暗记券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银行自成立起就开始发行兑换券。当时各银行都在发钞,以中行发行的信誉最好,发行数目最大,发行历史最久。截至1942年6月止,中国银行发钞历时30年,印制发行票版200余种。
在此期间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地名券”、“暗记券”等特殊的兑换券应运而生。卢伯雄介绍,要通过在兑换券上加印地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地域辽阔,经济落后又非常不平衡,军阀割据、战争频繁,造成物价飞涨,各地的兑换券实际币值不大一样,根本无法顺利流通。在兑换券上印上地名,并由各地中国银行自行负责发行准备金和兑换,就成为必需的保护措施。因此,信誉最好的上海地名券在全国发行量最高时达三分之二,而且畅通无阻。
较之于“地名券”,“暗记券”则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暗记券”是指在钞票上加印数字、符号、文字等暗记,这是中国银行等采取的特殊发行办法。当时有些中小银行和钱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但没有发行货币的资格,或有资格而怕担风险,于是就产生向中国银行领用兑换券的做法,以取代自行发行货币。领用条件数量由双方约定,领用方必须交纳60%后增至70%的准备金作保证。为了防止自己发出的兑换券不被人仿制,往往都在券上加盖保密的暗记,便于兑付辨认。
收藏盘点
地名券曾被炒至上万元
解放前中国银行有30年的发钞史,发钞的种类有:兑换券、铜元券、国币券、小银元券、领用券、加盖地名券、法币券等。这么多种类该如何收藏才能让投资升值?卢伯雄建议,可以从易入手,挑选三类有代表性的品种:领用券、地名券和中国银行法币券。
暗记券
上面有印数字、符号、文字等暗记,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受到资深藏家的重视,有些罕见的加字券更是价值不菲。
地名券
种类繁多,签名复杂,上面加盖地名,目前中国银行地名券5元、10元面值钞的单张价在数百元至过千元不等,入门难度不大,适合作为专题收藏;但也有珍罕号码的地名券被炒至过万元一张。
法币券
中国银行于1937年至1942年6月底发行的钞票称之为法币券,集藏难度相对简单。中国银行的法币约有24种(未发行的有8种)。这些券种由于存世量多,挑选余地大,藏家更要注意辨别和挑选保值的券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