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最近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的,也同样可以评上教授。这无疑是给那些教学成绩突出但苦于论文写作的高校教师松了绑。
回溯1986年我国设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之初,其目的无非是希望激励广大教师在岗位上积极进取,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但现实困境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容易衡量,而职称评定又需要一些硬指标以规避“请托”等潜规则,因此论文渐渐成为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论文指挥棒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愈演愈烈:哪怕教师的教学再受学生欢迎,只要论文不达标,就只能对高级职称望而兴叹;反之,即便教师常年不登讲台,只要论文过关,高级职称就是板上钉钉。此种情况下,“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的论调在广大教师中不胫而走,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无形中被弱化。更为严重的是,在“唯论文论”的影响下,论文抄袭、论文买卖等学术不端现象屡见不鲜。
如果承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承认人的志趣不同,那么为不同志趣的教师提供不同的晋升标准就是合情合理的。从这个角度讲,湖北进行职称分类评审的做法无疑值得肯定。
同时也期待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能够更进一步,引入更多教师同行评价和专业评价的内容。因为同行具备相关专业能力,对被评价者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也更为熟悉,因此其作出的评价可能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