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1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议厅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此前,北大等名校曾开设此专业,但高喊“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独一家。作家,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吗?北师大的尝试引争议。(11月3日《人民日报》)

    作家“大学造”

    不妨多一些鼓励

    对于作家,教育背景和学术背景还是重要的。诚如作家王安忆所说:“大学不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一个作家如果能得到高等教育,一定是好事。”《写作创意教程》的作者杰里·克利弗认为,写作是可以学习的。他教出了不少伟大的作家,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托马斯·沃尔夫等。

    “大学”需要“文学”,“文学”可以“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兼顾“专业知识”与“个人趣味”,这方面,大学和社会其实各有专擅,有了大学这个“熔炉”作为基础平台进行修炼,再到社会浸染和洗礼,才能“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黄春景

       文学创作专业或许是新的“闭门造车”

    宋代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中有这样一句话:“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大意是,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矩,关起门来造车,造出来的车在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吻合。这个“闭门造车”的古老本意,与今天相比倒像是新式的“闭门造车”了。如今,北师大开设文学创作专业,请来一干名师做导师,或许就是新的“闭门造车”。

    那些导师们,除了常规的知识,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作感悟以及他人的经验教给这些学生。关起门来,用自己的经验在课堂上培养作家,这和关起门来造车是一个性质。但是,造车,只要“出门合辙”、不翻车就可以了,没人管你有没有什么特色。写作技法是可以培养的,但一个人的胸怀、境界、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出来吗?而根据过往的经历教授给学生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不让他们体验真正的生活,就像生产线上在铸造模型,最好的结果估计只会教出蹩脚的“鲁迅”、山寨的“莫言”等这样的“复制品”来。可是,艺术是最不需要复制的东西,遍地都是断臂的维纳斯,也就没意思了。■姜伯静

       “培养作家”,只是标准化教学的自我标榜

    旨在“培养作家”的大学专业,实则体现了高等教育日益明显的功用化和全能主义膨胀。为了迎合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现代大学悄然间由涵养教育、通识教育向着技能教育、定向教育转向——乃至如北师大一般,将教育目标精确定位为“培养作家”,更是此一趋势最为极端的体现。说到底,当高校的存在感和社会认同发生动摇,便愈发要将其教育目标具体化、明晰化,来藉此力证自身的存在价值。

    功用化的大学教育,其核心逻辑就在于,以标准化课程以及职业训练,来培养匹配特定行业的从业者。但可惜的是,作家职业显然不适用于此一模式。必须重申,高校教学自有“适用边界”,其一方面只能对有限的、高度体系化的知识加以传承。另一方面,对教育结果也只能怀着开放的、坦承的态度接受。以此比照,动辄信誓旦旦“培养作家”的教育宣言,更像是一种自负却狭隘的自我标榜而已。■然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华声焦点
   第A4版:华声速览·政务
   第A5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6版:华声重点·航空救援
   第A7版:华声重点·网购防骗
   第A8版:华声重点·收养难题
   第A10版:华声重点·超级蓝天
   第A11版:华声财经·理财
   第A12版:移动周刊
   第A13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华声玩乐
   第A16版:华声教育
少年英雄沦为嫌犯谁之过
聚议厅
跳闸请注意,安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