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心观点】 能否重回屏幕,最终还是取决于涉事明星能否真正悔改。
走出“黑名单”要靠明星自己
本报评论员 赵强

    日前有消息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对各大卫视下达通知,规定“凡是有劣迹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视剧,要慎重考虑”。南方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向一线卫视求证,得知该消息属实。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总局是有一份具体的“黑名单”给到卫视,据知情人士透露,黄海波、王全安、张默、柯震东、宁财神、高虎、文章、李代沫、张元、房祖名等人都在“黑名单”上(9月18日《南方都市报》)。

    正常情况下,没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通知,各制作单位也会从观众的感受与市场的再接受程度考虑,“慎用”那些近期有“劣迹”的演员、艺人。毕竟,倘若不够慎重,很快就又见到那些刚刚爆过婚外恋丑闻,甚至聚众淫乱的明星,又出现在屏幕上深情款款地表演忠贞不一的角色,不仅会“毁三观”,更会教人忍不住恶心。那些吸毒的“瘾君子”,显然也不适合再演一些“高大上”的形象,否则,真的很分裂。

    事实上,非独在中国内地,演艺人员爆出丑闻之后,接受法律的惩治之外,仍然要接受舆论谴责与市场惩罚,差不多是国际惯例。以韩国为例,有媒体做过粗略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一个丑闻明星反省期的“潜规则”:大约是,涉毒的三年,涉赌的两年,涉及暴力的则也是两年左右。更有丑闻明星一直不能被公众谅解而永难翻身,如歌手刘承俊2001年涉嫌为“逃兵役”入籍美国,此后再怎么悔改也不为韩国民众认可,更被韩国出入境部门列入“禁止入境”名单。

    可见,演艺明星身为公众人物,其“丑闻”之丑绝非一个“私德”之“私”可以隐讳遮盖。他们既然可以凭借正面的公众形象获名取利,那么一旦这形象被他们自己损毁之后,身败名裂也自当是必然。公众人物的“丑闻”不单纯是“私德”有亏,因其具有的公众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无可回避地要被纳入公共领域,接受他律手段的规制,社会共同价值观与道德律令也藉此得以维护。一些明星爆出丑闻之后,赞助商很快就表态撤销赞助,其敬畏的正是社会共同意愿。

    因此,社会公众与市场重新接受丑闻明星需要时间,演艺明星修复自身的公众形象更需要诚恳的态度和加倍的努力——总之,复出既不会那么快,也不会那么容易。但是,在当下,这些本当有的规律、规则,有失效的迹象。不仅文章稍微沉寂之后就有迅速复出的势头,宁财神对吸毒行为也言称无悔,直引得白岩松评价道:就该再踹他两三脚。言下之意,他们受的教训还不够深。

    惩戒不到位是浅层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正如新华社发布的一篇评论所言,因为“有些部门对法治原则的破坏和践踏”,“有瑕疵的公众人物会慢慢从丑闻的泥沼中爬上岸”。这亦即说,丑闻明星的快速复出,其实是借力于民众对公权力的不满情绪。换言之,民众的不满情绪被丑闻明星和他们的团队工具化借用了。而这本当一码归一码,混淆起来,既无益明星认真改正,更令公共道德价值观继续失准滑坡。

    在此特殊情境下,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通知提醒,实属纠偏必要。但也仅止于“慎用”,并非于法无据的“禁用”封杀。能否重回屏幕,最终还是取决于涉事明星能否真正悔改。只有经受得起时间与公众的检验,方能重获更广泛的认可。

    ■本报评论员 赵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华声焦点
   第A4版:华声速览·政情
   第A5版:华声速览·政务
   第A6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7版:华声深度
   第A8版:华声重点
   第A10版:华声生活调查
   第A11版:华声重点·修缮海关公廨
   第A12版:华声重点·尽责保安
   第A13版:华声HI都市报
   第A14版:华声看台
   第A15版:华声玩乐
   第A16版:华声黄页
   第A17版:华声财经
   第A18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A19版:华声快消
   第A20版:华声商业
   第A21版:华声商业
   第A22版:华声商业
   第A23版:华声新生活
   第A24版:华声新生活
非常语录
走出“黑名单”要靠明星自己
更要查查“百元景点”背后“无形的手”
清洗油烟机 还要抓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