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速览·政务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心观点】柳宗元铜像的建建停停直至拆除,问题不在于一个七千万建设项目的轻举妄动,更在于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开始和象征。
柳宗元铜像的建与拆都是冒犯
本报评论员 赵强

    8月开始,广西柳州开始拆除尚未完工的位于该市风情港旁边的柳宗元铜像底座。按设计规划,这座柳宗元雕像高达68米,可以360°旋转,欲建设成为“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该雕像由柳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概算投资7000万元建设。项目于2012年动工后,2013年年中停工,而巨大的雕像底座和核心柱子部分已矗立江边。(《法制晚报》9月11日)

    柳宗元又称“柳柳州”——柳州名扬天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这位历史文化名人。因此,柳州以柳宗元为城市文化形象,采取必要的形式加以缅怀纪念,本无可厚非。但是,有必要耗费巨资,建设一座“高大上”的铜像,欲与天公试比高么?至少,对柳宗元本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柳宗元生性淡泊,外形并不高大伟岸,苏轼曾形容他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其淡泊只有陶渊明能与之相提并论。对于这样一位生性朴实的人来说,柳宗元肯定不希望在离开人间一千多年后,自己还那么高调地抬起身姿,喧扰于尘世。成为“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完全与柳宗元精神品质不搭,属于后人强加于身的文化冒犯,有些无知与狂妄。

    其次,柳宗元以诗文及其哲学思想、历史事迹流芳千古,是凭借他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树立起了他不可磨灭的文化形象。相较而言,即便耗资七千万,看似高大坚固的铜像,既原本就可能失真于历史,又脆弱得说拆就拆了。在柳宗元无形的文化形象与具象化的人物铜像两者之间,柳州可谓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立像,看似对柳宗元的敬重,实则是大胆的破坏——破坏了人们对柳宗元的文化想象力,也高估了现有的文化创造力。

    假如柳宗元在世,看到这一切,也一定会说:赶紧拆了那铜像!当然,假如柳宗元还在柳州主事,根本就不会有这事儿。回看历史,柳宗元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无不与关心民瘼、关注民生有关:他奋勇破除当地不敢破土挖井的迷信,亲自勘地寻址掘井,解决了当地民众的饮水困难;为发展经济,促进生产,他身体力行,带头种植柑桔,还想方设法解放奴婢——在他身上不自觉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些作为也比任何质地的塑像更为牢靠地树立起他的历史形象。

    现在,柳宗元的铜像终于还是开始拆了,但如同当初草率开建一样,拆也没有给民众一个明确交代。只有一名当地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声称:“对外我们只说资金不到位。”这或许是实话,据了解,当地九大融资平台总负债融资额约1000亿元。如果这就是全部真相,那么,柳宗元铜像的建建停停直至拆除,问题不在于一个七千万建设项目的轻举妄动,更在于这可能是一个开始、一个象征:盲目建设与投资冲动下的经济泡沫开始破灭,象征着地方融资平台的经济风险正在逼近。

    话至于此,那柳宗元也不过是当地泡沫经济的一个由头,不准建设厅堂楼馆,那就建设名人铜像——至于铜像塑成什么样,本就不是关键。而这成本高昂、风险巨大的游戏终有玩不下去的时候,其成因在于民意的缺位、当权者重政绩工程、轻民生疾苦——换言之,既匮乏现代执政理念,又对柳宗元精神缺少继承——而这现象并非柳州独有,更令人忧虑。 

    ■本报评论员 赵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速览·政务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广告
   第A6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广告
   第A11版:华声重点·“官”告“民”
   第A12版:华声重点·“爱心”故事
   第A14版:华声看台
   第A15版:华声评弹
   第A16版:华声黄页
   第A17版:华声财经
   第A18版:华声财讯
   第A19版:华声快消
   第A20版:华声商业
   第A22版:华声商业
   第A23版:华声财经·理财
   第A24版:华声财经·关注
换个晾衣架 请电96258
非常语录
为6年坚持迎送学生的校长点赞
柳宗元铜像的建与拆都是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