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法承受的慈父之“爱”
本报评论员 张英

    19日,杭州一名张姓保安,因为发现12岁的女儿小莉抄袭作业,在车棚里用草绳勒住她脖子,准备把女儿吊起来打,打完后自己走开了,半小时后回来发现,女儿快不行了。下午两点多,女儿小莉离世,父亲张某被警方刑事拘留,在询问过程中,张某情绪几近崩溃。(5月21日《都市快报》)

    一个家就这么毁了。这个原本最底层的寒门,从此给教育打上了寒心二字的烙印。这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是,这个极端的个案背后,是太多家庭教育的缩影。只不过,这个冲动的父亲,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致于死地,也将自己送进了法治的审判席。

    对这名父亲,舆论不乏同情之声,人们认为他只是在望子成龙心切下的失手之过。诚然,没有几个为人父母者狠心到要致亲骨肉于死地,而这个过失杀子的结果,恰恰是深沉的“爱”所驱使。据新闻报道,这名张姓保安并非暴戾凶狠之人,相反,他对自己的两个女儿疼爱有加,并且,学历不高的他每天都尽力辅导女儿做功课,为女儿学习成绩不够好而忧心忡忡,害怕女儿今后会像自己一样混迹社会底层,无出头之日。

    事件发展的草灰蛇线,却能够让我们得知悲剧性结果的最重要因由。一种来自底层的焦虑被放大呈现在我们眼前:当一个父亲深知自己没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令子女今后有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那么,“爱”便以急切、粗暴的另一面展现,并直接促成完全相反的效果。事实上,这种棍棒教育长期以来被我们这个社会所奉行,并因其有奇效而得以在人们的教育意识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固若金汤。这种意识铭印伴随着世代的繁衍而扩展、深化,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虎妈”,哪怕已属于定居国外多年的中国人士,亦没能抹去由祖辈、父辈那里沿袭而来的这种教育模式,且赢得广泛叫好声。

    由爱而生的出发点,以及因严苛而取得的教育效果,是否就代表了这种爱的方式可以被放行?如果这名父亲没有将女儿失手打死,相信这种棍棒教育仍然会在教育理念的广袤天地顾盼自雄。有人将悲剧原因一部分归罪于中国的教育,教育体制固然需要反省,但沉重的学习压力并非只是今天才有,也并非只在中国存在,哪怕是在孩子们看似天马行空的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也并非躺着就能上名校,而是要承受与中国学生差不多的夙兴夜寐、悬梁刺骨之重压才能如愿以偿。

    那么,这也说明了,在重压之下,父母及孩子如何正确应对成才压力,似乎比教育模式更应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议题。我们能够理解这名父亲居于底层所滋生的懊恼与痛苦,他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化作巨大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心中的期望遭遇孩子学习不理想的现实,甚至当孩子出现学习上的道德背叛(如抄袭作业),父亲的一腔深沉之爱便奉正当的名义以暴烈的方式宣泄了出来。

    事实证明,幼小尚不懂事的孩子无法承受这沉重的慈父之爱,最后为这份爱定义的是“人伦惨剧”四个字。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事实上任何人的痛苦都比不上这名父亲过失杀儿后的悔恨与伤痛。唯愿,“因爱之名”的悲剧从此不再刺痛我们的眼和心。■本报评论员 张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帮
   第A5版:华声帮
   第A6版:广告
   第A7版:华声政务
   第A8版:华声政务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华声城市
   第A15版:华声生活调查
   第A16版:华声中国
   第A17版:华声天下
   第A18版:华声体育
   第A19版:华声文娱
   第A20版:华声新生活
   第A21版:华声大地产
   第A22版:华声大家居
   第A23版:华声大家居
   第A24版:广告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讯
   第B3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B4版:华声金融周刊
   第B5版:华声金融
   第B6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7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8版:体彩快报
无法承受的慈父之“爱”
“官员抱女同学”,你老婆和她老公愿意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