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盛开时节,河北邯郸市魏县万亩梨园景区到处都是赏花人群。有一位男子背着老母亲徒步赏花,被人摄入镜头传至网络,“孝男背母赏梨花”随即走红。经过多方查寻,画面中的男子是邯郸市复兴区国税局一名税管员,随即招来了众多质疑之声。
清新和稀缺的“孝男背母”,满足了人们对传统道德和现代亲情互动的需要,迅速成为“梨乡最美风景”。然而,一旦主角被贴上公务员的身份标签,整个剧本都要重写。在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下,人们先入为主地运用“丑闻思维”来进行猜忌——这会不会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偶遇”,这会不会是“作秀”呢?
人们之所以对“孝男背母”心存芥蒂,是因为丑闻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我们的想象,以至于在面对美好的事情时,我们习惯做最坏的猜测。被喧嚣遮蔽的人们,将公务员看成一个同质性的整体,却忽视了他们在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兴趣偏好、道德品质上的差异,基于成见的“恶意的揣测”,让人们本能地去质疑一件好事情背后有没有见不得阳光的动机。
透过误解的疑云,“孝男背母”的样本价值首先在于做了许多人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看似平凡的举动,却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
更为关键的是,与以往的“最美人物”相比,“孝男”面对舆论关注,体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克制和冷静。在一个道德饥渴的时代,面对人们道德“挖鲜”的冲动,“孝男”并没有选择曲意迎合,而是从朴素的人性出发,认为自己只不过做了“分内事”,不值得一提。
因此,“孝男背母”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有对家庭和亲人的爱与责任,也有恪守本分、脚踏实地的“平常心”。倘若我们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孝男背母”,未免得不偿失。■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