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广东茂名芳烃项目引发风波的当口,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围绕着“PX”这一百度词条的解释,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攻防战”,并最终“坚守住科学的阵地”,防止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就在广东茂名PX项目风波愈演愈烈之时,清华大学生的实验室结论,有力拨正了人们对PX产品危害性的误读,捍卫了真理,阐明了真相,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这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点赞。然而,就在这个结论被媒体大量转载之时,甚至在广东茂名官方就PX项目发出公告之后,仍然还有人煽动上街游行,这就迫使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审视。
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一个产品到底有没有毒性,跟生产产品过程有无危害根本不是一码事。正如人人使用的纸张无毒一样,纸张生产却是个严重污染行业,岂能用终端产品无危害说明生产全过程的无危害?显然,只看到产品属性,而对PX的生产流程以及原料辅料的毒性避而不谈,就是赤裸裸的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用此结论来为PX项目可以上马“证实”恰是一种“证伪”。因为缺乏科学性和严谨的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
一个企业在哪里上马,哪里的癌症就多起来,各种怪病多起来,没有因果也有因果,很多环保事件,并不是说产品有多大问题,而是其生产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让人纠心。链条的某个环节是真理,但不代表整个链条就是真理。其余环节,很可能谬误不断。我们相信实验结论,但不能得出生产过程也无害的结论。毕竟,在涉及百姓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