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不要的污染产业应彻底淘汰
马涤明

    河北廊坊市市长冯韶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廊坊的好机遇,但面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廊坊并不会盲目地接收。 “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以降低输入污染,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

    按理说,环境诉求面前每个地方的百姓,权益上应该是平等的。而对于污染问题,应该消除,而不是转移。治理污染,要么是企业排污排放达标,要么是对无法避免污染的企业给予坚决取缔,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岂不成了“嫁祸于人”?此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还百姓蓝天白云,彼地的生态环境就可以降低标准?老百姓有亲娘后娘之分?

    北京不要的污染企业,廊坊也不要,但如果政府并不想消灭这些污染企业,或无法解决企业污染的问题,这些企业终究要有个归宿——总有一些地方要接纳,要被污染,那么这里的逻辑是不是就成了“弱者洼地”——哪个地方经济相对落后,便成了洼地,污染企业就流向哪里?事实上,经济落后、贫困地区竞相引进污染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百姓利益换取所谓“发展”的路子十分流行,且往往得到上级支持。而所谓“先污染后治理”的理论早已被大量的事实所否定——“后治理”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经济代价,而人民群众健康以及损害社会和谐稳定的代价,则无法用数字计算。“癌症村”频现,因污染引发的群体事件和各种社会矛盾,证实着“先污染后治理”的不可行。

    道理上很简单,原则问题上也不缺共识,“不能以污染换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吃子孙后代的饭”等等,可以说全国上下耳熟能详。但是具体到治理与淘汰污染企业和产能的问题上,理念与行动则存在严重的分裂。很多著名的污染企业与行业,不但一直活得滋润,而且往往成为一些地方的座上宾,政府对其宠爱有加。廊坊市长拒绝接收低端污染产业,是当地民众之幸。但我们从中所窥见的问题却是,大城市、重点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产能正在向小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转移。那么结果会不会是,保护环境也好,治理雾霾也好,一场声势浩大的动作以及国家大笔投入之后,减少的未必是污染产能的总量,不过是污染区域的转移?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可如果国家并没有打算让这些低端污染产能彻底淘汰,它总是要找到落户的地方。而且很可能有些地方正在搞这样的招商引资。

    北京、廊坊都不要的污染产业,最终还是要到某个地方去污染,且全国的情况莫不如此,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谁来回答这个问题?■马涤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政情
   第A6版:华声政务
   第A7版:华声焦点
   第A8版:华声帮
   第A10版:华声帮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华声城市
   第A15版:华声城市
   第A16版:华声快读
   第A17版:华声中国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天下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华声天下
   第A22版:华声文娱
   第A23版:华声体育
   第A24版:华声新生活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3版:华声财讯
   第B4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5版:华声财经·公司
   第B6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7版:华声商业周刊
   第B8版:华声商业
   第T1版:春华秋实
   第T2版:广告
   第T3版:春华秋实
   第T4版:春华秋实
   第T5版:春华秋实
   第T6版:春华秋实
   第T7版:春华秋实
   第T8版:广告
非常语录
孔庆东的段子一点都不好笑
请以社会利益眼光审视“最傻绑匪”
“舌尖上的贫困县”仅有问政还不够
北京不要的污染产业应彻底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