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2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说明书”是信息时代最好的亲情反哺
王传涛

    近日,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漫画在微博上走红。

    “微信说明书”让许多网友感觉到惭愧。坦白讲,这一份“微信说明书”,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需要多少绘画技巧,也不需要多好的文字语言,问题是,当父母拥有智能手机,但不能使用其中的软件时,作为儿女的我们,会拥有什么样的态度?至少在我而言,我可能会在教过几天无果之后直接放弃。

    “微信说明书”存在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够教会父母如何使用微信,而在于,在这样一个我们都认为忙忙碌碌、不可开交的时代里,它用一种新形式表达了在异乡工作的年轻人对还在老家的老人的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很少见到的一种亲情反哺。在物质文明发达的当下,父母有时候并不是需要我们回家能拿多少东西,也不是最需要我们回家能带回多少钱,而是在意某种交流方式,比如能够通过微信听到我们的声音,或看到我们的留言。

    农耕社会里,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更容易体现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间的情感交换。在信息和科技时代里,父辈与儿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必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微信、QQ、易信、飞信等各种“信”,不只是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在新时代里,这应该成为年轻人与老人交流的工具与平台;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时代里,当房价和交通阻断了亲人们之间的沟通,WIFI普及语境下产生的各种新玩艺儿,或许能够成为父母与儿女之间进行亲情交流的新媒介。让老人们学会微信等各种“信”,就是年轻人的责任。

    年轻的优势,不在于生活哲学的积累,而在于对一些新软件的应用。每一位在异乡的游子,都可以做到像这位小伙子一样以这样亲切的方式对老人进行孝心的回馈,甚至比他做得更好。对比“为送女儿上班,6旬父母扫30里山路”和“为让女儿顺利开车回家,老人用锄头铲平3公里山路”这样的故事,我们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这样的大爱让许多人感觉无以回报,但教会父母使用微信何尝不是最好的报答。

    ■王传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政情
   第A5版:广告
   第A6版:华声焦点
   第A7版:华声焦点
   第A8版:华声政务
   第A9版:华声政务
   第A10版:华声城市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华声中国
   第A15版:华声世界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财经
   第A18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A19版:华声金融周刊
   第A20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1版:体彩快报
   第A22版:华声体育
   第A23版:华声文娱
   第A24版:华声大家居
非常语录
公车拍卖须避免二次腐败
“微信说明书”是信息时代最好的亲情反哺
给农民发养老金是开天辟地更是天经地义
只有积极治霾方能回答总理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