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华声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缺少父母关爱他们误入歧途,被送到这里
当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回到家中时,父母能为他们改变什么
“新留守”群体印象:想家,等爱,好孤单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雷昕 赵玲 黄定都

    唐功健自走进长沙市新城学校(原长沙市工读学校)的那一刻起,时刻都在想着回家。

    与他同样想家的还有学校的127个孩子。学校老师说,这里的七成学生都属“新留守孩子”。他们因缺爱而误入歧途。因误入歧途,被父母送到了这里。而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新留守”孩子群体中,家的温暖仍是他们内心最大的渴望。

    “特殊”的孩子

    如果没人介绍,走在校园里,记者难以看出,这所学校有什么异样。

    这所学校前称是“工读学校”,这是“问题学生”的大本营。13-17岁以内,有不良行为但未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少年是该校的主要招生对象。

    两个星期前,唐功健被母亲送进了这里,成为初一班的新生。此前,他已经在社会上“流浪”了一年。

    唐功健是初一班少数自愿进来的学生之一。“我还是想读书。”唐功健说。另外一名自愿进来的学生杨跃则是因为“妈妈没时间管”,他迷恋上网,导致成绩直线下降。杨母忙工作,没时间监督孩子读书,听说这里管得严,就把他送了进来。

    更多的孩子说是被父母“骗”来的。匡明就是被父亲从网吧抓回来的,在家里关了一晚后,第二天就直接被送进了这里。

    学生科周科长介绍: “来这里的学生都是学校不收,家长管不住了,才送进来的”。

    封闭的校园  

    平静的校园背后,实则有许多不平静的地方。

    教官告诉记者,为了逃离学校,孩子们想出很多千奇百怪的招:绝食、打架、与老师对抗……在这里,老师管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管控。

    “在这里,大家都身无分文。”唐功健说,每个学生进校之前,都要搜查违禁物品,“手机、打火机、烟、槟榔、钱都不能带。”

    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全都交给学校,由学校统一管理。每周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打分。“扣一分,就扣一元零用钱,扣完为止。”

    除了对零用钱的管控,学校还利用孩子们想家的心情,根据孩子的表现,用分数来控制孩子回家的机会。

    心理老师付丽介绍,新生进校的第一个月是不准回家的。这是为了让孩子熟悉学校的规章管理,从心理上隔离过去的生活。之后,孩子如连续两周扣分不超过8分,就有回家的权利。但必须要有父母来接,孩子才能离校。

    孤独的世界

    虽然来学校有两个星期了,但唐功健并不清楚同学的喜好。“我喜欢打篮球,但是在这里,连个球友都找不到。”

    唐功健告诉记者,学校怕他们聚在一起闹事,不准学生越界集会。老师们说,这里的孩子容易冲动,一点点小事就可能打起来。

    心理老师付丽证实,在这个学校,七成左右的学生是“新留守孩子”。他们虽有父母陪在身边,但缺乏父母的精神关爱。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共性是:自闭、不合群、暴力(用来释放情绪);想被关注,想被肯定,一点点表扬就会很开心。

    记者旁听了初一班的英语课。一堂课下来,学生随意插嘴、走动、吹口哨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实,他们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付丽说。记者注意到,虽然他们上课不是很认真,但一下课,孩子们就都围在老师身旁。孩子们说,他们喜欢英语老师,“因为她幽默,说话有趣。”

    “谁真心对他们好,孩子就喜欢谁。”付丽说,初三二班班主任吴涯因此还被孩子们亲昵地称作“吴妈妈”。

    想家的心情  

    在孩子们的成长日记中,“加分”、“零食”、“想回家”这3个词最常被提及。其中,“想回家”被提起的次数最多。

    与唐功健聊天时,他会时不时注视窗外,低声说,“我是真的想回家”。

    但他又表示,在家里,虽然妈妈天天守在身边,但两人却没法沟通。“觉得我说什么都是错,好像永远都不会改好。”最令他反感的是,每次与妈妈吵架,妈妈都会把自己所犯的错误都翻出来说一遍。“就像打上烙印一样,永远都洗不掉。”  

    虽然孩子们嚷着回家,但是记者了解到,孩子回家后,大多数依然是与父母各过各的生活。

    郑成已在这里读完初一。因为实在想家,他表现很好,在半年内争取到了五次回家机会。但每次回去后,爸爸妈妈都忙着生意和打麻将。“他们没真正陪过我,关心过我,回家又能怎样”。说这话时,他一脸的落寞。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雷昕

    赵玲  黄定都

    互 动

    孩子们,你想对父母说点啥

    父母们,你想对孩子说什么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因为忙碌奔走,忽视身边的孩子。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为你开辟一片爱的专区,你可以@三湘都市报官博或拨本报热线96258参与。

    每一位爸爸妈妈,如果你心疼孩子,心怀愧疚,你可以@三湘都市报官博“宝贝,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小朋友,如果你感到孤独,渴望关爱,你也可以@三湘都市报官博“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如果你有纠结或温暖的亲子故事、亲子秘笈,也请拨打96258告诉我们,我们将走近你,倾听你的故事。(为保护未成年人,本版所有未成年人均采用化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华声政情
   第A7版:华声政务
   第A8版:华声帮
   第A10版:华声城市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A14版:中国梦 复兴路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军事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世界
   第A20版:特别报道
   第A22版:华声文娱
   第A23版:华声体育
   第A24版:华声教育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3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4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5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6版:华声金融周刊
   第B7版:华声金融
   第B8版:体彩快报
   第C1版:华声大地产
   第C2版:华声大地产
   第C3版:华声大地产
   第C4版:华声大家居
   第C5版:华声大家居
   第C6版:华声大家居
   第C7版:华声大家居
   第C8版:华声大家居
六成家长:我了解孩子 VS 八成孩子:爸妈不懂我
“新留守”群体印象:想家,等爱,好孤单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