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边有父母的陪伴,但因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孩子仍与留守孩子一样缺失精神关爱,这就是“新留守现象”。
快节奏、高压力,是多数现代都市人所面临的生活。当父母为生活疲于奔命时,往往疏于陪伴孩子,让身边的孩子成了“新留守孩子”。
随着孩子莫名出走、为见父亲自导“绑架案”等案例的接连发生,这种隐形的现象已越来越为人们关注。
记者近期对长沙市开福区的100名中小学生和100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八成孩子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最渴望父母的陪伴;然而,六成家长却认为自己了解孩子,近九成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孤独。
认知迥异的表象下,可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被掩盖的心灵鸿沟。
陪伴调查
九成孩子希望父母多陪自己
半数家长每天陪孩子不到3小时
【调查数据】90%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而半数家长平均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到3小时,一成家长从未带孩子外出活动过。
匡志明一年才带孩子出去玩一次,原因是太忙。家中除了12岁的匡小威读初中外,夫妻俩还养育了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2岁。“出游一次,拖家带口,大的小的几号人,太累了,花费也大。”匡志明经营一家花店,生意好时,进货和卖花几乎占据了近15个小时,再加上带孩子,匡小威觉得,最好的休闲就是在花店里和孩子们嬉戏。
对于这些,儿子匡小威没有怨言,放学回家后也懂事地帮父母带带弟弟妹妹,承担些许家务。父母的陪伴时间,平均每天不足两小时,匡伟嘴上虽不说什么,但问卷上,他写道:希望父母对自己好一点。
孤独感调查
25%的孩子说自己很孤独
86%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孤独
【调查数据】虽然96%的孩子认为跟父母关系还不错,但59%的孩子不喜欢主动和父母沟通内心的想法,25%的孩子感觉孤独,11%的孩子认为自己孤独的主因是,父母陪伴的时间太少了。
“回到家里,父母还没下班,都没人陪”。 9岁的三年级学生杨晓光称,父母陪伴时间少,加之没有同龄的玩伴,让他不想回家,“就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所以每天下午4点一放学,他就会来到社区的活动室,这里有一群小孩一同做作业,还有志愿者辅导。但他还是在心里默默想着,如果能有爸妈陪着写作业就更好了。
叶丹是为数不多的能感受到女儿孤独的家长。叶丹称,表面上看孩子挺活跃的,但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叶丹很明显地感觉到,读初一的她“不愿意和大人在一起,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然而,86%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孤独。在大多数父母心目中,孩子还小,体会不到孤独感。“这么小的年纪,脑袋里除了学习和玩,还会想什么吗?”不少家长反问。
了解度调查
八成孩子:父母不了解自己
六成家长:自己很了解孩子
【调查数据】仅有16%的孩子认为父母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84%的孩子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其中,19%的孩子认为,父母一点也不了解自己。而在家长方,60%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有17%的家长认为非常了解孩子。
老师眼中活泼开朗的乖学生肖笑一到家,“就变样了”:经常和弟弟打架,脾气也相对暴躁,一言不合时,在饭桌上吃饭,也会将筷子一摔。原因很简单:肖笑觉得妈妈重男轻女,更偏爱弟弟。
“我照顾她吃住,关心她冷不冷,热不热,饿不饿,”母亲谢兵连说,除了回来问她在学校怎么样,作业会不会做,其它的都不知道问什么。她猜测女儿可能对她有误解,但也解释称,自己在女儿身上花钱更多,“我怎么会重男轻女呢?”
然而,用钱的多少并不是肖笑衡量爱自己与否的标准,“妈妈不要总是什么都不问,只怪我一个人,我也需要妈妈站在我这边。”
亲密性调查
有心事多愿与朋友同学分享
仅8个孩子选择对父母倾诉
【调查数据】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排名第一的是同学,其次才是父母。如果有心事,接受调查的孩子中,仅8个孩子会选择对父母说。78%的孩子选择与朋友和同学分享。
12岁的侯冬雨非常喜欢聊天,一有机会,她就会打开电脑,在网上和班上的朋友们猛聊。相比父母,同学和朋友比父母更值得信赖。“和他们说说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搞笑的东西,问问他们在干吗,有时不会的作业,也会问一下。”
母亲江春娥撞见侯冬雨键盘敲个不停,十分不解:“你怎么跟小朋友聊得挺开心的,跟妈妈就不说话呢?”这时,侯冬雨会马上关了电脑,做别的事情去了。“反正我就不想和他们说太多。”
其实侯冬雨并非不与父母沟通。以前妈妈开干洗店,生意忙的时候,侯冬雨挺喜欢围着妈妈说这说那,但总被妈妈“等一等”的回答给憋回去。“她让我等一下等一下,然后事情就过了。”
现在,做全职主妇后,江春娥希望听孩子多说话,女儿却成了“闷葫芦”。“她好像很少和我说心事,放学回来就一个人呆着,做作业做到很晚。”有时候江春娥和女儿聊天时,她也不会讲太多。
愿望调查
孩子最渴望父母的陪伴
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成绩
【调查数据】调查显示,54%的孩子最渴望父母的陪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怀;23%最希望得到物质奖励;22%希望得到优良的教育条件。而43%的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40%的家长最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仅13%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在父亲赵建军眼中,女儿赵小山成绩不好,主动性不强,“催一下才动一下”,心思没放在读书上,每天提醒她好好做作业,成为一种习惯。
王成英希望女儿曾杰通过好好学习,“自己给自己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在超市工作的她认为,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将处于科技特别发达的社会,“没知识怎么行?”
但在初中生涂小丽心中,没有什么会比父母的陪伴更让她感觉安心。她偶尔会撒娇,也会亲吻父母,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
在“许愿专区”栏内,过半的孩子写下“希望爸妈多夸夸我”,“希望他们多陪陪我”等渴望关爱的语句,而绝大部分父母写下了:“多学知识”,“拥有好的受教育的条件”等期冀儿女奋发图强的愿望。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赵玲 雷昕 黄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