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7日讯 “6点一开门就看到楼上的街坊坐在楼梯间,一打听,原来老人在这过了一夜。”今天一大早,长沙市雨花区鄱阳小区,家住一楼的华女士一开门就发现楼上邻居黄健泉一直呆坐在单元门楼口,嘴角冒血,她赶紧拨打110和120。
爬5层楼,他就可以进家门
“健哥就起来哒?”双腿残疾的华沙和老公谭学云住在鄱阳小区丰园城11栋,这是个廉租房小区。今早6点钟,他们一开门就看到5楼的街坊黄健泉坐在单元门楼口,打过招呼,便去洗漱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准备出门时,发现黄健泉仍坐在那里,“他都是快60岁的人了,万一出事怎么办?我走上前一看,他嘴角都流血了,赶紧打了110和120。”
记者随后也赶到现场,当时老人精神恍惚,已说不出完整的话,全身污渍。华沙拨打110后,买来豆浆、包子,老人看到食物后,一直点头。把豆浆拽到手里,拔了几次都没把口子打开,华沙随即帮忙打开递过去。
就着豆浆,老人往口里塞包子,几口下去,拳头大的包子就没了,但过了十几秒钟,老人就吐了。
一些闻讯赶来的居民称,“昨天晚上12点多就看到他坐在这了,估计就是在门口过的夜。”“他曾经中过风,行动很迟缓。”
9点多的时候,120将老人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救治,急诊科的医生告诉记者,老人患有脑梗塞和肺结核,暂无生命危险。
独居的他常呆坐大门口看人
“他4年前搬到这个廉租房小区,没有子女老伴,独自一人靠着一个月390元的低保为生。”华沙介绍,“他一个人住没什么事做,也没什么钱,经常喝酒。”
华沙在小区门口常能看到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呆坐在小区大门口,看人来人往,“不管认不认识,都要和大家打招呼。两三年前,老人不幸中风,手脚变得不方便,但仍然在家里坐不住,经常在小区里晃荡。”
走访中,大多数居民都表示对老人有印象,“他见人就打招呼,但动作很迟缓。”
记者从当地社区了解到,老人有数名亲戚居住在白沙社区,“可能离得比较远,很难照顾到。”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老人的哥哥已经垫付了1000元医药费,老人正在接受治疗。
■记者 曾韧
实习生 杜冰清
张洋银 何泉
他山
之石
看护独居老人 我们可以这样做
“常回家看看”入法,独居老人的精神赡养有了法的保障。但毕竟子女不在身边,许多时候看护老人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特别是对于一些无子女的老人,谁来照看他们,谁来承担他们的精神赡养,怎样让他们不沦入类似黄健泉老人的境遇,仍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有了关爱独居老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广州:围绕“平安钟”服务项目,满足特定群体需要的老人“平安钟”呼援中心,独居、孤寡老人只要按下按钮,信号马上传到相应的社会服务中心或义工机构,及时得到帮助。
北京:为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安装应急救助呼叫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有需求的“空巢”家庭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并主动上门提供以护理和康复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
重庆:为方便“空巢”老人的救助,将印有社区24小时值班电话的黄丝带分发到“空巢”老人手中,只要挂在门、窗、栏杆等醒目处,就会有社区志愿者前来提供救助和服务。
上海:在徐汇区天平街道,有一项专为独居老人服务的“翻牌制度”:在独居老人的窗口挂上一张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卡片,要求独居老人每天都翻一面。如果发现哪一天老人没有翻卡片,居委会马上就会有人去老人家中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