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近日,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中的相关表述迅速引起网民热议。
连日来,媒体关于高层出行真的没有封路的报道更是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好评。“不封路”等举措之所以得民心,就是因为其体现的执政理念是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其释放的改革信号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公安部已于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严格执行警卫工作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管制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出行。各地不得擅自违反规定清道封路,影响群众正常通行权益。如果通知落实得力,也意味着“不封路”的原则会迅速自上而下传递到地方。
高层以身作则、带头垂范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将不只局限于交通管制措施的单一改革。举一反三,在公车治理和改革、城市治堵改革、特权车治理这些多年“老大难”的领域,都应以“不封路”的改革方向为指引,结合十八大精神,迅速推进和深化改革。例如,早晚高峰时段在公交车道上招摇过市甚至公然闯红灯的各色特权车,在“不封路”精神的反衬下,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加彻底地治理和规范了?尤其是在相关部门酝酿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的背景下,在马路上平等守法应当成为超越车辆等级和号牌的唯一选择。
值得反思的是,大城市的治堵部门面对“不封路”精神,应当怎样改革治堵思路。是继续限行、限购这种行政治堵、抑制民权的“简单式”管理思路,还是摆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更多依靠发展公共交通、改革出租车机制、市场手段调控和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来治堵之本,答案不言自明。尤其是日前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更提醒相关部门,在考虑单双号限行等极端行政治堵手段之前,要慎之又慎,要虚心听取法律界专家和网民、媒体的意见,要吃透“不封路”的精神,认真考量民众出行权利的法律分量,更要低下头、俯下身,先踏踏实实地在管理、疏堵细节上把工作做扎实。
■摘自新华网 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