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苏州市通过一家猎头公司选拔7名市管干部,在全国开创了通过猎头公司物色、推选官员的先例。此后,苏州市所辖部分区域陆续采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共21名,最高职位为副处级。
通过猎头公司物色、推选官员,要说此举的积极意义,也不是没有:如拓宽了干部选拔渠道;降低干部选拔成本,提高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干部选拔“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弊端。
但是,这些积极意义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猎头公司不仅公正可靠,而且慧眼识珠。猎头公司毕竟是商业化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己任。鉴于当官对人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会不会有人花钱“购买”猎头公司的推选?会不会谁花的钱多谁就获得猎头公司的推选?完全有这种可能,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在利益诱惑面前尚且徇私舞弊,何况是“在商言商”的猎头公司。
如果猎头公司并非公正可靠,乃至唯利是图,不仅上述积极意义将沦为空谈,且推选官员势必沦为变相的“买官卖官”。再者,官方选拔干部尚且存在“任人唯亲”的弊端,猎头公司推选官员想必也难免“唯亲是举”。若推选官员与商业产生瓜葛,试想,全国各地的干部选拔都依赖于商业化的猎头公司,哪些人有机会做官由猎头公司说了算,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另外,猎头公司不仅寻找、网罗人才的范围有限,同时,其寻找人才,推选官员,组织部门的测试、考察等,一切都是“暗箱操作”,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蕴藏着多重风险,既有选错、用错人的风险,也有滋生腐败的风险,还会制造社会不公—— 一些优秀人才只因没能进入猎头公司的“法眼”便失去竞争机会。因此,通过猎头公司推选官员,这种“创新”其实是一种倒退,何况,此举还违反了公务员人事制度中的“逢进必考”原则。
近年来,各地在选拔干部上多有创新,但唯独不让民众决定官员的任用升迁,但恰恰只有让民众表态,才是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的正途。
■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