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铜鹅曾被誉为“世之名鹅”,列为皇家贡品,被载入过《湖南省畜禽品种及图谱志》,并与洞庭湘莲、宁乡猪一起列为湖南农业“三宝”。近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加快了武冈铜鹅产业的品牌建设,加快了基地建设步伐,加大了保种经费的投入,武冈铜鹅产业实现了可持续跨越发展。
品种优势明显
武冈铜鹅作为一种地方独有的畜禽品种,因啄、蹼呈黄色或青灰色似黄青铜而得名。铜鹅与其它鹅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据《武冈县志》记载,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养鹅史。在明代嘉靖年间,武冈就大量喂养武冈铜鹅。清代,被列为朝廷贡品。1981年,武冈铜鹅载入《湖南省家禽家畜品种志》,曾与洞庭湘莲、宁乡猪一起被誉为湖南“三宝”。武冈铜鹅肉质鲜嫩细腻,香甜可口,皮下脂肪比其它鹅少得多,享有“世之名鹅”之美称。武冈铜鹅是草食性家禽,饲料主要是青草、菜叶,精料消耗少。武冈素有“青草换肥鹅”之说,武冈铜鹅属典型的无公害品种。
品牌建设加快
武冈铜鹅具有500年的养殖历史,素有“铜鹅之乡”之称。过去,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也没有对市场进行培育,武冈铜鹅的深加工及系列产品的开发乏力,养殖户主要以散卖为主,致使“武冈铜鹅”形不成产业气候。“武冈铜鹅”的牌子没有打响,除了武冈市及周边县外,外界知之甚少。 2005年,全市武冈铜鹅养殖出笼总数仅40万羽。2007年,武冈市成立了特色产业开发办公室,注册了“武冈铜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了“武冈卤铜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出台了武冈铜鹅养殖技术规程,组建了资水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2011年,“武冈铜鹅”地理标志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省著名商标。2012年,“武冈铜鹅(活体)”“武冈铜鹅(肉体)”证明商标正式启用,有2家规模企业和7家养殖公司(场)获准使用该两个证明商标。
保种开发有力
武冈铜鹅作为一个地方独有的畜禽品种,有着明显的品质特征。其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皮薄、肉嫩、含有高量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但是武冈铜鹅每年产蛋仅35枚左右,这成为武冈铜鹅繁育慢的主要原因。从2007年起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铜鹅保种、发展养殖、产品开发。凡存笼种鹅50羽以上、年出笼商品鹅1万羽以上的养殖大户市特色产业办分别按每羽每年10元和每羽每年1元的标准进行了奖励。该市还将支持扩大现有的原种场内武冈铜鹅原种数量,建立3个以上武冈铜鹅原种保护核心群,数量在2万羽以上,并打算提取武冈铜鹅原种基因存放到国家基因库。
宣传营销并进
挖掘“武冈铜鹅”美食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让“世之名鹅”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国各地。先后在央视七套、央视网、中新网、《中国特产报》、《湖南日报》、湖南经视等主流媒体刊发了专版或专题报道共计65篇。在央视网、联合国问国会网络电视台做了武冈卤菜、武冈铜鹅常年宣传视频。在《中国工商年鉴》、《中国商标协会年刊》、《湖南富民强省书刊》都刊登了产业宣传文章。在广铁集团邵阳站做了广告宣传牌。建好两个电子商务平台,抢注了中国卤菜交易网、武冈卤菜网。另外,还开展了武冈铜鹅广告语征集,编辑出版了《武冈铜鹅》专业书籍,申报了武冈铜鹅民俗文化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了“武冈铜鹅”证明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工作。积极组织铜鹅生产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展销等营销活动。建立完善营销网络,在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各省会城市建立了武冈铜鹅批发销售绿色通道和直销点。
产业发展强劲
近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把武冈铜鹅产业发展作为特色农业的主攻方向来抓,摆正位置,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铜鹅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确定了以市内资水上游的赧水沿岸的邓元泰、头堂、安乐、荆竹、马坪、龙田及赧水支流龙溪河沿岸的文坪、龙溪等乡镇确定为铜鹅优势产业养殖乡镇,吸纳各方资金,实现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发展,致力建设高标准的铜鹅养殖基地。目前,已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年孵化繁育100万羽的玉屏铜鹅繁育场,做到了统一饲料、统一鹅苗、统一防疫,使长期困扰铜鹅发展的种鹅繁育瓶颈得到解决;组建了武冈市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建成了年出笼铜鹅2000羽的规模铜鹅养殖场20余个。同时,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层次,按鹅脖、鹅头、鹅肉、鹅爪、鹅翅、鹅毛、鹅内脏等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目前,全市每年出笼商品鹅由2005年的40万羽增加到150万羽以上,已建成规模养殖场17家,存笼种鹅30万羽;全市已拥有铜鹅规模加工企业3家,年产铜鹅肉450万公斤以上,产出鹅掌、鹅翅150万对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利润1500万元以上。
武冈市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武冈铜鹅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铜鹅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大对武冈铜鹅产业的扶持力度,真正把武冈铜鹅产业打造成我市主导产业、邵阳市支柱产业、湖南省特色产业,并把“武冈铜鹅”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