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计生干部,她是连年的先进工作者。作为母亲,她刚刚失去独生儿子。
多年前,她毅然放弃腹中的二胎。如今,她对未来忐忑不安……
在李建荣从不轻易打开的柜子里,有两样东西占据了最大的空间:一摞鲜红的奖状和一沓儿子的衣物。
退休前,她是石家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计生委主任。在这个岗位上的每一年,她都能捧回市级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然而,就在今年4月,这位64岁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儿子,她和丈夫陷入了对“老无所依”的深深恐惧之中。
曾有过另一个孩子却放弃
“我曾有过另一个孩子的。 ”时光倒流至1979年4月,怀孕两个多月的李建荣到医院接受了人工流产手术。 “要是生下来,现在不就顶用了?! ”李建荣感慨道,“只是那时我别无选择。 ”
在老同事看来,李建荣的“先进”名至实归。她干活“不要命”,还特别擅长做思想工作,“代表上级的声音”,把政策解释得一清二楚。曾经有很多育龄妇女问她,“家庭结构变成‘4-2-1’怎么办?”、“独生子没了怎么办? ”她会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直到今天,她还是念叨着这套说辞。然而,语气间少了坚定,多了哀求。
“我没法后悔。 ”这个年过花甲的女人紧紧攥住一块手绢,有些发狠地说,“当时坐这个位子,工作比孩子重要!”
无奈领回独生子女“光荣证”
李建荣清晰地记得30多年前的情境。大儿子5岁了,她才怀上第二胎。按照“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政策,她顺利拿到了指标。然而很快新号召却来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 ”“领导亲自来做工作”,李建荣开始动摇了。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纠结后,这位“先进工作者”还是决定放弃腹中胎儿。
在一个“说阴不阴,说晴不晴”的4月早晨,李建荣独自跨上自行车,往妇科医院骑去。“车子沉,腿也沉,简直是蹬着钢圈去的”,她说,“我恨不得变成孙猴子,遁了,到没人的地方生下孩子,再回来”。
也就在那一年,全厂364个育龄妇女,有60人和她一起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发证的那天,领导对着喇叭,情绪高涨地表扬她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和以往的表彰大会不同,现场始终一片静默。
失去独子,她也失去支柱
10年前,李建荣的独生子李来虎被查出患有神经纤维瘤,开始接受大大小小的手术。为了给儿子治病,已经退休的她学习中医推拿,借钱开了个小诊所,补贴治疗费用。
今年4月,李来虎的病情迅速恶化,李建荣再次站在了命运的正对面。“阎王殿里无老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母亲悲叹道,“这一次我还是别无选择。 ”
还有一次,1000度近视的她弄掉了眼镜。因为什么也看不清,她只能跪在地上到处摸索,“儿子要在,一步就冲过来了”。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带给她的不便越来越多。一个人出门时,她会被台阶绊着,也会迷路,“身边没个人真不行”。
对于一位失去独生儿子刚4个月的母亲来说,忍住眼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近日播出的一期涉及失独父母的电视节目中,作为嘉宾的李建荣失声痛哭。 “那何止是孤独啊?我们老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老妇人激动地喊了出来。当被问及如果重新选择一次,她会不会留住第二个孩子时,李建荣只有一个字,“生”。在李建荣看来,目前情形下,进不进养老院,成了一个问题。进,其他老人的孩子来探望时会“撕裂伤口”。不进,“死在家里怕都没人知道”。她期待着一座专为失独者开办的养老院,“我们这类人可以彼此安慰”。■综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
现状
我国失独家庭达百万
专家呼吁关爱与帮助
失独父母,这一曾被忽略的群体,正在进入公众视野。当下,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老年。有专家估算,目前全国至少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
“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刚刚过去的7月,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如是说,“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该正视这个群体的存在,要有一个共识,他们不是负担和不稳定因素,而是一个又一个绝望的、受伤的、对未来失去信心的父亲母亲。”她认为失独问题绝不仅仅是计生问题,离不开全社会共同的关爱与帮助,“如何帮助他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真正关乎社会稳定,也真正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