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广告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9月2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车没有病,
生“病”的是我们自己
特约评论员 李康宁

    9月22日,又逢“世界无车日”。这项活动起源于1998年,发起人是一群浪漫的法国青年,他们在部分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让城市在拥堵之中得到片刻喘息。十几年后,全世界上千个城市响应了这个纯真的倡议,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众多城市。

    然而,“无车日”进入中国的这些年,恰恰是中国汽车数量猛增的时段,这些年来,私人汽车大量进入了普通家庭。根据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超过7500万辆的日本,仅次于保有量约2.4亿的美国。

    国人还没有时间来尽情体味汽车生活带来的安逸,便陷入种种难以自持的麻烦中。马路上成天拥塞不堪,空气中弥漫着尾气的味道,一点点的碰撞和刮擦,都会让双方心惊肉跳。汽车太多了,每天都被锁死在局促的铁壳里,目睹着道路拥挤、空气污秽的城市,逐渐变得烦闷不安、暴躁易怒。有人形象地称其为“汽车病”。

    汽车本身并没有病,生“病”的是我们自己。

    据称,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最高可达4.5亿辆。可以想象,真到了那一天,城市的道路会多么拥挤,油价又会涨到什么程度。这些年来,国家对汽车产业大力扶植,目前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在这样惊人的数字之下,我们似乎忽视了基本的国情———人口众多、资源紧张。中国城市道路的扩建速度,永远赶不上汽车生产的速度。未来,我们能够承受一个什么样的汽车社会?

    其实,所谓“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最高可达4.5亿辆”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参照的,而在中国这个主要资源人均拥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这样的汽车社会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世界无车日”里,让我们暂时告别汽车,在徒步行走中,细细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方式,不能在追赶欧美生活方式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处处让“消费主义”的理念来引领我们。比如,我们是不是应当集中更多的社会资源,下大力气搞好公共交通,减少一点对小汽车的依赖呢? 

    ■特约评论员 李康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广告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广告
   第A5版:广告
   第A6版:速读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地窖色魔
   第A9版: “追星”陷阱
   第A10版: 都市·公共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调查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 长沙市井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黄页
   第A17版:法庭笔记
   第A18版:热线新闻
   第A19版:湖南新闻
   第A20版:瞬间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微博日报
   第A23版:华声网事
   第A24版: 中国新闻
   第A25版:世界·视点
   第A26版:世界·万象
   第A27版:华声军事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 食品·综合
   第A30版: 文娱·看点
   第A31版: 体育·看台
   第A32版: 资讯超市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 财经·关注
   第B4版:财经·理财
   第B5版:财经·理财
   第B6版:财经·专题
   第B7版:财经·专题
   第B8版: 财经·互动
   第C1版:楼市周刊
   第C2版:楼市·纵深
   第C3版: 楼市·纵深
   第C4版: 楼市·业界
   第C5版:广告
   第C6版: 3C·业界
   第C7版:3C·业界
   第C8版:3C·人物
大品牌阴影下
湖南蟹业谋划品牌突围
汽车没有病,
生“病”的是我们自己
广告